新消费之五“新”说

26.01.2016  20:55

新消费之五“”说

 

 

信息来源: 国际商报

 

 

 

◇  陈丽芬

 

  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新消费”自此成为关注焦点。哪些人群是新消费的领军者?这一潮流蕴含着哪些新商机、体现出什么样的新特征?

  

  “一少一老”引领未来消费

 

  我国拥有6.68亿网民,20岁~35岁的网民比例约为40%。80后和90后,乃至95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军。未来的新消费是“以我为主,个性彰显”的消费,大规模生产弱化,个性化定制流行。

 

  除了年轻人这一新消费群体,老年人群也是新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比已达15%,未来10年~20年,将迎来老龄化的高峰。健康养生、保险养老等产业及相关领域将享银发消费红利。

 

  动力增强潜力释放品质提升

 

  消费内生动力增强,收入性消费需求换挡提质。我国人均GDP已突破7000美元,收入增加为消费增长注入原动力,居民消费由大规模、同质化、普及型向多样化、差异化、品质化转变,从“求量、求有、求新”向“求质、求好、求特”转变。

 

  消费金融市场开闸,信贷性消费需求潜力释放。去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消费金融的市场准入,扩大了中国消费信贷规模,释放了中低收入人群消费潜力。

 

  国内外市场边界消失生产与消费相互渗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构建,连接全球市场的渠道更畅通,拓宽了我国消费市场对外开放领域,国内外消费边界模糊化。一是跨境电商等方式蓬勃发展,居民不出国门就能便捷地购买到国外消费品。二是继续扩大消费品进口,部分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下调、增设进口免税店等措施扩大了高品质消费品进口,国内外价差收窄,境外消费回流。三是市场准入放宽,全球知名消费品牌制造业和服务企业扩大在华投资,促进消费升级,扩大国内消费。

 

  在互联网经济时代,生产与消费的不平等关系正被颠覆,生产逐步被消费所主导,出现了“生产消费者”。生产者让消费者参与产品的设计制作,通过消费者对产品使用进行口碑宣传,促进消费品流通。C2B模式流行,消费者的个性从需求端传递到生产端,柔性生产线和敏捷供应链将会替代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链条。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锻造“四链

 

  以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消费供给侧正经历变革。商业经营理念发生改变,从卖产品到卖服务,商品销售和服务经营共生发展。运作管理方式发生颠覆式改变,从分散经营到线上线下融合的平台化运作。供给侧将专注“四链”的锻造,即整合产业链、管理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维护生态链。纵向融合全产业链,满足个性化定制和个人体验服务的需要。横向突破地理空间限制,实现从低小散向产业联合升级。商业重塑过剩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从主要依靠批零和时空价差模式转向依靠信息和资金优势,以及依靠服务增值的价值链模式。供应链上利益相关方依托平台跨界融合发展,从分散的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实现生态链共生共赢。

 

  体制机制日趋完善

 

  近年来,促消费、扩内需的消费政策密集发布,消费重要性得到空前重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提出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在释放消费潜力中的作用。《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扩大服务消费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要围绕保障居民放心消费,着力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消费环境,加快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制度创新等四个层面的有效措施。限制新消费的体制机制藩篱正被打破,以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新空间,以改革供给侧激发新消费,以消费升级促进产业升级。

 

  (作者系商务部 研究院 消费与流通研究所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