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 引领郑州都市区发展巨变
随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郑州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抢抓机遇,突出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以网格为载体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建设“三大主体”工作,坚持把推进城镇化进程作为事关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郑州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来抓。2012年2月16日,我市召开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会,通过了《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以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四类社区、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城市组团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六个切入点工作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三大主体”工作之首全力加快推进。
在新型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我市坚持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按照“政府主导、规划先行、政策引领、群众自愿、产城融合、就业为本”的原则,大力推进从农村切入、以农村新型社区为基点的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新型城镇化。
抢抓历史机遇的必然选择
破解二元结构的有益探索
新型城镇化建设从“一个规划”、“三个关键”,到“五个重点”、“六个一体化”,无不体现着统筹发展的理念;从征迁到规划、建设,目的都是为了将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新型农村社区统筹规划、统筹布局、统筹建设,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一体化,探索破解城乡二元、城市内部二元“两个二元结构”问题路子。
两年多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从最初的不被社会认知到形成共识、自发自觉推进,从开始的被动落实到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从交通道路、生态廊道入手破冰启动到六个切入点全面推进,形成了势如破竹局面:畅通郑州工程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投用,通行能力大幅度提升;生态廊道建设已完成806.5公里,新建及提升绿化面积9109平方米,铺设自行车道131公里,人行步道177.7公里;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加快实施,刘湾水厂建成投用,南三环污水处理厂、马寨污水处理厂建成,燃气管道改造、道路大修整治等持续推进,103个“六旧九新”改造项目开工;市政府下达的24.1万套棚户区改造任务已开工21.5万套。重点推进的209个安置房建设已开工127个,近百万群众已入住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整洁、就业方便、生态宜居的新家园;全市131个新型农村社区已启动89个;贫困村煤矿塌陷区、黄河滩区搬迁正在有序推进;全市已确定历史文化和自然生态特色风貌村54个,其中10个村列入农业部、省财政厅美丽乡村试点。
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拓展了空间。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例,全市纳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864个行政村现占地70.5万亩,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占地32.6万亩,现有村庄复耕后,按照社区占地1∶1.05复耕,可新增耕地1.6万亩,可节约建设用地指标36.3万亩,既保证了耕地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粮食不减产,又节约大量建设用地,支撑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23.6亿元,增长19.3%;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400.2亿元,增长2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15元,增长9.8%;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9元,增长11.9%。
现代化都市区雏形已现
以华南城为代表的规模以上企业达295家,安排本地就业13.9万人;入住新型社区的群众既得到了城镇居民待遇,又可继续享受农机购置、粮食直补等政策性补贴,拥有了“双重身份、双重保障”。“新郑市县域城镇化模式”受到国家发改委肯定。
中牟县大力发展汽车、时尚文化旅游、都市型现代农业“三大主导产业”,带动农民就业10万人;实施总面积630万平方米的生态水系、总面积8.4万亩的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强化都市型田园城市建设。
以新郑、中牟为典型,一个城镇体系、产业布局、人口分布、就业结构日渐合理,农民居住环境城市化、公共服务城市化、就业结构城市化和消费方式城市化的现代化都市区雏形跃然纸上。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务院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为我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市将继续坚持走以“一个载体三个体系”为支撑的“两不牺牲、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继续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为统揽,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县城组团发展、产业集聚区支撑、统筹社区建设”的工作思路,围绕综合交通体系、生态环境建设、大棚户区改造、中心城区功能提升、县城新组团、新市镇、新社区建设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内容,启动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在加快推进城镇化各项工程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各类社会化公共服务设施,研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城市二元和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统筹推进“物”的城镇化和“人”的城镇化,促进人的城镇化同步快速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坚定不移一以贯之。
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步伐铿锵有力。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800多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个自然之美、社会公正、城乡和谐的现代化都市区必将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