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文物专家齐聚三星堆 “问诊”中国文物修复
中新网广汉9月18日电 18日,第十二届全国文物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召开。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农业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12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三星堆,“问诊”中国文物修复事业。
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出土青铜器的利用保护”。与会人员就铜、铁、纸、绢等不同质地文物的修复保护技术、3D扫描等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探索。研讨会总结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新形势下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任务和目标,提出了现阶段新体制下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办法和措施。
据国家文物局调查显示,全国文物系统3000多万件馆藏文物中,半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物工作已进入预防性保护阶段,而中国仍停留在抢救性保护阶段,也就是说“快不行了才去救”。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文物修复师的缺乏。据估计,中国真正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人员,全国也不过2000人。行业标准缺失、培养机制不健全、职业社会地位低是阻碍当前文物修复师培养的最根本原因。
在此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就此呼吁,中国应加快建立完善文物修复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评定体系,鼓励发展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体系,突破“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技艺传承方式,切实解决文物修复师在学术、社会、经济地位方面的“三无”窘态,以促进全国文物修复队伍的建设发展。
针对文物修复师培养难题,三星堆遗址管委会主任阙显凤也分享了三星堆博物馆的相关经验:多元化人才培养,项目制管理,灵活考评体制。在馆内原有的文物修复师一带一培养模式基础上,与四川艺术职业学院等高校开展馆校人才培养合作,博物馆作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学校又为博物馆提供人员进修培养与人才供给;同时,博物馆还与三星堆古蜀文化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制合作,通过项目制合作,整合技术、人力和市场资源,同时发挥公司化与项目制经营优势,打破体制藩篱,有效提高文物修复师劳动回报率。
据悉,目前三星堆博物馆已修复的可移动文物包括国宝级文物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玉璋、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等,以及众多的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金器、玉石器、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