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04.02.2015  10:01

——二○一五年一月二十八日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 谢伏瞻

  1月28日,省长谢伏瞻在河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 董亮 摄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士提出意见。

  一、2014年工作回顾

  去年是我省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河南调研指导,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河南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为我省未来发展绘就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使命、同心同德,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聚焦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强支撑、控风险、惠民生,较好完成了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迈出新步伐。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3.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万亿元,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3万亿元,增长1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8万亿元,增长12.7%;进出口总值3994.4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4094.8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8.5亿元、增长13.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42.6亿元、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416元,分别实际增长6.8%和9.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国位次普遍前移,发展的科学性持续增强,一批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更加坚实、支撑更加有力、前景更加广阔。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加快建设。全球智能终端生产基地正在形成,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走在全国前列,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初具雏形,郑州机场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增速居全国大型机场首位,实验区成为我省重要开放平台。

  ——科学发展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街)、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等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吸引力、竞争力、带动力持续提升。

  ——各项改革全面深化。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积极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成效初显。郑州、洛阳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节点城市,郑欧班列班次密度、货重货值均居中欧班列前列,郑州至卢森堡定期货运航线开通,我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不断加深。

  ——河南进入高铁、地铁、普铁、城铁“四铁”联运新时代。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郑开城际铁路通车运营,郑州地铁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巩固提升。

  ——“金融豫军”加快崛起。中原银行开业运营,中原证券在港上市、市场表现良好,中原农保获批筹建,中原航空港产业投资基金获批,地方金融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克服严重干旱等不利因素影响,粮食总产达到1154.46亿斤,增产11.72亿斤。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一渠清水送京津成为现实,省内配套工程同步发挥效益。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试点正式启动。拉开了从根本上确保滩区群众生命安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帷幕。

  ——十项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又办成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全省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稳增长调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以稳增长为调结构创造条件,以调结构为稳增长提供支撑,促进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扩大增长点。把扩大投资作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加速器”,实施“1658”投资促进计划,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争取中央投资370亿元加强重大项目建设,一批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社会民生项目建成投用。把工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主阵地,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大省建设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活动,设立13亿元省级先进制造业专项资金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高成长性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超过50%。把发展服务业作为弥补短板和扩大消费的主攻方向,制定实施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出台加快发展旅游、快递、流通、电子商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业等指导意见,新的消费热点和服务业增长点加快形成。

  转化拖累点。针对冶金、建材、化工、煤炭等传统支柱产业中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问题,实行扶持政策与结构调整挂钩,支持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加快脱困转型;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实行差别电价、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扩充先进产能;设立过桥资金池,切断连环担保链,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最大限度降低了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下拉影响。

  抓好关键点。充分发挥资金、土地、人力资源保障作用,优化金融生态,创新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实施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调动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年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万亿元,增长17.9%;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通过资本市场融资2376亿元,增加260亿元;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366.8万人;加快土地审批,保障了重点项目、重要区域和民生项目用地。着力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投资增长、消费扩大、民生改善。清理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小微企业税收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活力。

  抢占制高点。把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培育竞争新优势的战略突破口,组建南航河南公司,开工建设友嘉精密机械产业园等项目,引进创维、中兴等手机生产企业,手机产量达到1.4亿部。积极培育“百千万”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工业主导产业集群达到10个,超50亿元的服务业集群达到7个。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新增13家国家级研发中心和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新组建2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姻”,中科院、北大、清华等院校在我省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开工建设,矩形盾构、电动客车、锂离子电池等一批核心技术产业化实现重大突破,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型业态快速成长,为未来发展赢得了主动、提供了支撑。

  (二)抓“三农”促统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大省建设,强化城镇化对农业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乡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迈出新步伐。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实施“三农”四大工程,发放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150亿元,奖励产粮大县40.6亿元,新建高标准粮田952万亩,新增省级示范性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25个,12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三山”地区5.15万贫困群众搬出深山。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类总产量突破700万吨。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9.7万家、1.6万家,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筹措26.4亿元支持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建县乡公路和通村道路1.4万公里,解决860万农村居民和在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8.5万户,新增农村沼气用户5.4万户,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年度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一批美丽宜居村庄正在形成。

  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制定新型城镇化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和促进农民进城八项措施,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促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设立3只总额3000亿元的发展基金,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原城市群正式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洛阳、兰考、新郑、禹州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预计全省城镇化率达到45.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型城镇化“一发动全身”效应进一步显现。

  (三)打基础强支撑,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加强现代交通系统建设。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节点任务全面完成。郑万高铁引入郑州枢纽工程开工,郑合、郑太高铁预可研完成审查,晋豫鲁铁路通车运营,郑焦城际铁路基本建成。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内河水运、邮政快递服务能力继续提升。

  加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实施国家工业云创新服务试点项目,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营,中国移动(洛阳)呼叫中心(一期)主体工程完工,中国联通中原数据基地(一期)投入运营,全省乡镇以上实现4G网络全覆盖,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加强水利支持系统建设。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出山店水库导流明渠工程开工建设,前坪水库、小浪底南北岸灌区、赵口灌区二期和西霞院输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河流治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及引黄调蓄工程取得新进展,兴利除害能力继续增强。

  加强能源支撑系统建设。西气东输三线河南段获得核准,洛阳石化炼油扩能改造项目获准开工,天冠纤维乙醇示范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哈密至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等电力项目建成投用。

  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建设。深入开展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环保设施建设,加快林业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260万吨、垃圾日处理能力3050吨,完成营造林653万亩。丹江口库区上游及南水北调沿线一批生态环保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扎实推进地质、气象、测绘、地震工作,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四)促改革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坚持用改革办法和开放途径解决难题,发展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不断释放。

  扎实推动重点改革。以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自我革命,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减少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和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310项,发布12个省直部门权力清单,实现对10个省直管试点县(市)的全面直管。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企业增长87.8%。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启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推进财税、投融资、金融改革,编制省级财政三年滚动规划,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营改增”范围扩大,煤炭资源税改革全面实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开展小微企业增信债试点和中小企业私募债业务试点。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农电体制基本理顺,事业单位分类、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水利、社会领域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强力推进开放招商。完善载体平台,创新招商方式,更加注重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功能不断提升,南阳卧龙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河南德众保税物流中心通过国家验收,郑州铁路汽车整车进口口岸成为全国内陆地区首家陆港型整车进口口岸。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等重大招商活动,外事、侨务、港澳、对台工作与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深入开展招商项目落实专项督查,与富士康、惠普、华润、招商局集团等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的战略合作进一步深化,又有一批基地型、龙头型、中心性项目落户河南。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9%,引进省外资金增长16.3%。“走出去”迈出新步伐,河南航投参股卢森堡货航公司,南阳国宇成功并购欧洲最大的动臂塔机制造商。开放招商“一举求多效”作用发挥更加充分,综合带动力更加强劲。

  (五)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在支出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财政民生支出45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4.6%,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民生得到更好保障和改善。

  促进就业创业。推进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强化就业指导和帮扶。城镇新增就业144.2万人,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82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7%,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3万人。

  强化社会保障。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80.8万人、42.8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86元,各类参保人员养老保险关系在地区之间、制度之间实现顺畅衔接。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社会救助制度全面建立,新开工建设县级社会福利中心25个,新增养老服务机构设施4009个、床位5.8万张,为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发放救助资金102.59亿元。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事业全面发展。保障性住房开工65.16万套、基本建成27.16万套,一批住房困难群众喜迁新居。

  优先发展教育。全年财政教育支出1233.1亿元。财政投入和国家助学贷款72亿元,奖助各类学生3649万人次,基本保障了困难家庭孩子不因贫失学。加快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8.6%,提高3.2个百分点。继续改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国家评估验收的义务教育均衡县新增20个。优化城乡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率99.48%。普通高中改造项目和多样化发展试点顺利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取得积极成效。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4%,提高3.9个百分点。积极开展省部会商,争取国家支持,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985”和“211”大学在我省实际招生比计划扩大3000多人,更多学子圆了名牌大学梦。

  积极发展卫生计生事业。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不断加强。“单独两孩”生育政策顺利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序开展县域医疗联合试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每人每年提高40元,在全国率先实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大病保险省级统筹、即时结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有效缓解了群众因病致贫问题。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等数字文化工程顺利推进。《永远的焦裕禄》《红旗渠》等8部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档案、史志、文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成功举办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我省在第十七届亚运会上获得奖牌19枚、创历史新高。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施四项基层基础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基本实现全覆盖。健全信访工作制度,规范信访工作秩序,推动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实施依法逐级走访,着力化解矛盾纠纷和信访积案。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完成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行业协会商会、公益慈善等四类社会组织实现直接登记。依法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法律援助从低保群体扩大到低收入群体。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治理和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刑事犯罪,加大反暴恐、打击黑恶势力、扫除“黄赌毒”力度,平安河南建设取得新成效,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上升。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着力解决“四风”问题,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廉洁从政,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一年来,我们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加强政府立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做好行政复议工作,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强化国防后备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设,持续开展双拥工作,积极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驻豫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为地方发展作出新贡献。民族宗教、统计、参事、对口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下行压力大、困难挑战多的情况下,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河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投资增速持续回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一些企业亏损增加、融资困难,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收支矛盾加大,各类风险相互传递、还在积累。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占比低,城镇化水平低,创新能力不足,农业持续增产、农民稳定增收难度增大,一些领域体制机制障碍仍然较多。三是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还存在薄弱环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方面还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四是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还不到位,政府公务人员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素质与形势要求和人民期盼还不适应,一些领域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对此,我们一定勇于担当,认真解决,决不辜负人民期望!

  二、201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综合判断,世界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主要经济体政策取向各异、发展趋势分化,整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产业跨国转移总体趋势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压力增大,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省同全国一样,在新常态下,投资和要素驱动力有所减弱、结构优化升级更加紧迫、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各类潜在风险累积叠加,但四化同步发展蕴藏的巨大需求潜力不断释放,区位交通、人力资源、产业集群、载体平台等综合优势更加凸显,全省上下建设四个河南的信念坚定、热情高涨,蓄势崛起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必须清醒认识增速换挡的必然性、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动力转换的长期性,既要正视困难、应对挑战、化解风险,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调研指导河南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强化创新驱动,着力夯实基础支撑,着力加强民生保障,着力防控各类风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改善环境基础上,生产总值增长8%,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进出口总值增长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完成国家下达任务;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新进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