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1/3音乐场所关门 政府出手挽救

30.05.2016  18:02

音乐是英国第三大产业,每年贡献产值660亿英镑。不过,开启音乐家职业之路的孵化器、工作室、演出场所正在慢慢消失。由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委任的音乐表演场所特别工作组在近1年的调研后发布报告称,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伦敦约1/3的音乐场所已经消失。

这份名为《伦敦草根音乐场所挽救计划》的报告发现,从2007年至2015年,伦敦培养新兴艺术家的音乐场所数量从136家减少到88家。标志性的音乐场所如12酒吧俱乐部、乔乔夫人等已从地图上消失,数十家不在中心区的重要音乐场所倒闭。报告认为,草根音乐场地是伦敦市区的主要构成元素,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城市中心、主要街道和整个伦敦地区健康发展。当地夜间经济大多来源于观众参加草根音乐场地的夜晚活动,表演可以带动周边酒吧、餐馆的营业额。此外,这些草根音乐现场可以为音乐节输送新鲜血液,很多年轻乐队或音乐人需要在小场地进行历练才能一步步登上更大的舞台。

报告指出了导致草根音乐场所大量关闭、生存状态持续受到威胁的一系列因素,如城市规划者对草根音乐场所重要性的忽视;许多音乐场地被规划为居住区不得不拆除;租金上涨、办理许可证的条件和要求增加了现场音乐的成本;附近居民对音乐场所产生噪音的投诉;当问题出现之后没有一个监督机构能够代表行业出面解决。此外,草根音乐场所降温与现代人的品味和音乐消费观念的转变有一定关系——人们更多地去郊外参与大型音乐节或音乐表演活动,忽视了城市内部小型音乐场地的活动。

针对报告中提出的问题,伦敦市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做出回应:推出多项措施,保护伦敦各处的草根音乐场所,具体包括:

支持“促成变革”原则的适用。该原则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已被证实有效,“促成变革”原则把责任落到开发商身上,以减轻未来可能出现在新入驻者与该区域以及现存音乐场所之间的矛盾,例如关于噪音问题的投诉。市政府已经在《中心活动区补充规划指南》草案里加入了实施“促成变革”原则的建议。

拥护夜间经济。借鉴荷兰模式,市长办公室将调查夜间经济的潜力,统筹企业、居民、区域政府、交通、警察和急救服务等各方势力,形成积极关系,并进行政策审查,让音乐的经济潜力发挥到最大。

成立伦敦音乐发展董事会,接管特别工作组已经开始推进以及挽救计划中建议的工作。董事会由伦敦音乐产业、音乐场所、警察局、规划部门、交通主管部门,以及文化部门出资人代表组成。

市政府出面举办研讨会,把开发商、政策制定者、建筑师、区域政府以及文化机构召集到一起,观摩最佳实践案例,并确保文化处于规划和发展决策的最前沿。

市长办公室正在出版一本文化规划指南,给音乐及文化部门提供参考:如何制定政策才能保护音乐和文化场所?市长办公室还将继续与区域政府、开发商和音乐产业密切合作,鼓励“亲文化”的做法,特别是在诸如卡姆登区、丹麦街、哈克尼区、苏荷区等有音乐区和音乐家集聚的地方。

当然,也有成功案例。报告提到,一些有远见的开发商认识到草根音乐表演场地可以增加社区的价值,提高项目的整体形象,例如“联合发展”公司对丹麦街的规划。丹麦街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与音乐产业息息相关,是英国流行音乐文化的中心之一。规划包括创建一个新的地下现场音乐场地,这将是几十年来在伦敦市中心首个专门建造的现场音乐表演场地。公司还建议保留12酒吧俱乐部的原址,恢复其作为草根现场音乐表演场地的功能,并在该建筑旁新增一个全新的地下演出空间。所有的规划旨在使丹麦街成为伦敦中心一个蓬勃发展的“音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