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改革提速 咱的“钱包”啥时鼓

10.03.2015  08:22

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央企薪酬制度改革尘埃落定,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推进在即。在收入分配改革提速的当前,占劳动者主体的非国企和体制外人员的“钱袋子”又会怎样呢?

【最低工资】

跑赢CPI劳动者才能真正受益

不要小看最低工资,虽然它的变动直接影响的主要是公益性岗位、低端制造业基层员工和劳动技能比较低的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但就像央行基准利率一样,反映出的是整个社会的用工和收入门槛。一般来讲,无论是幅度还是频率,最低工资上涨与社会整体工资上涨是相对一致的。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目标预计是能顺利完成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社厅厅长吴顺江说,关键是如何按照政府工作报告中所说的“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认为,最低工资上涨幅度一定要超过CPI,只有这样才能让普通劳动者真正受益。

【工资增长】

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尚未建立

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明确,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这个目标能否完成?其实,国企和体制内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说了算,目前还不能说已经建立。

而其他群体的工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市场说了算:例如很多白领在年底要和公司谈下一年的待遇,每年春节后出现“招工荒”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农民工与企业议价。

曾任职工会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说,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往往是劳资纠纷多倒逼出来的办法。

“但是这项工作开展起来非常困难,最大的阻力来自企业主。一些企业主对于协商存在‘惧怕’心理,惧怕职工会‘漫天要价’。”这位代表建议,国家应制定完善法律,确立工资协商的法律地位。

新闻分析

农民工、白领、公务员

为啥都“喊穷

农民工、白领、公务员群体,看似工作相异、收入差别也很大,但大家却都在“诉苦哭穷”,这个现象引起了在京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委员的关注。

【感受】生活压力大、社保不健全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吉林省委专职副主委郭乃硕说,他在调研中也发现以上现象,尽管是收入不同的人群,但生活压力比较大、对收入不满意,几乎都是一个感受——“难”。造成这一现象,除了房价高企、物价总体水平高带来的压力外,社保制度不够健全和医疗、教育资源不均是重要原因。

房价和收入就不说了,即便“蒜你狠”“姜你军”等物价压力也会让工薪族“压力山大”。稍微有点余钱的家庭,也会给子女上个奥赛班,如果家人生病,开销则更大。

“养老、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儋州市政协主席邓泽永说,社会保障的水平还不够高。

【原因】收入分配结构要调整

同样的学历,同样的辛苦,不同的工作,不同的收入,怎能让人心理平衡?从国际经验来看,“纺锤形”的收入分配结构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类似的付出有类似的收获,就不存在“拼爹”等现象了。一位政协委员毫不客气地指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说,从世界工业化进程来看,我国劳动者报酬的成本偏低,如果不扭转这种格局,民生就得不到保障和改善,消费也就不可能稳步提升,最终反过来一定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劳动报酬占GDP的比值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性在降低。也就是说,兢兢业业工作反而不如“炒房”“炒股”“炒钱”实惠,这也是很多企业“不务正业”的重要原因。

【期待】 收入分配能更公平

其实,自称“收入低”的群体还有很多——城管、小贩,老板,开发商、业主……几乎没有人对自己目前的薪资水平满意的。

全国人大代表谢子龙说,大家都“哭穷”现象的背后,其实蕴涵着大家心里“没底”的收入焦虑和消费顾虑,还有更深层次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不满。这些都值得有关方面重视。

不少代表委员建议,我国应在医疗、养老、就业、低保等诸多领域加快深化改革的步伐,密实编织好让群众有更实在“托底感”和“获得感”的社会保障网。

【责任编辑:王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