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原农民增收希望

11.07.2014  12:27

      一年一度的河南夏粮收购大戏在炎炎夏日里拉开序幕。政策好,资金足,天作美,人努力,7000万河南农民丰收的喜悦、增收的愿景,在这紧张有序的舞台上一幕幕真实演绎。在小麦托市收购启动和粮食加工战略性客户的“双轮驱动”下,记者走进收购现场,看那一粒粒沉甸甸的小麦,如何演变成粮农口袋里的真金白银。

      “今年的小麦是俺种粮这么多年来最好的,我家种了12亩地,往年亩产在七八百斤,今年达1100~1300斤,多打了5000多斤。”6月16日,在新乡市原阳县太平镇国泰粮油购销公司,年过六旬的太平镇仝集村农户李跃玉卖粮时显得特别高兴。

      2014年,占全国小麦产量四分之一的河南迎来第十一个丰收年,小麦呈现出成熟早、收打快、产量高、质量优等特点,根据有关部门的估计,产量有望达到655亿斤,商品量约在470亿斤。

      由于开秤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5月30日,河南全面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按照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的预测,今年夏季约需投放小麦收购贷款385亿元,支持企业收购小麦330亿斤,其中:托市收购200亿斤,市场化收购130亿斤。

      夏粮收购资金随着进度随时追加,系统内资金调拨瞬间划转,确保农民售粮款及时足额兑现

      作为国家支农惠农的重要标志,粮食收购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做好粮食收购从微观上而言,是实现农民由“粮食增”到“收入增”政策目标的重要关节,关系到千千万万农户的种粮热情和对土地的感情投入。从宏观上讲,农民只有真真正正尝到国家政策的甜头,国家粮食安全才有稳定保障,中国人的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深知粮食收购的重要意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早在今年4月初,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本着工作早安排、资金早到位、措施早落实的原则,在全省开展了全面的摸底工作。5月起,该行多次与中储粮、粮食局召开联席会议,研判托市收购预案启动信息,联合中储粮直属库和各市、县粮食局,完成对辖内1084个委托收储库点的资格认定及空仓容验收工作,做到了收购网点全覆盖。

      “我们把支持夏粮收购作为当前全行的中心工作,收购资金随着收购进度随时追加规模,需要多少追加多少,完全可以满足夏粮收购的资金需要。我们的工作不仅仅要求做到粮出手、钱到手,还要做到‘钱等粮’。”6月10日在农发行河南省分行召开的新闻媒体通气会上,农发行河南省分行行长赵富洲态度鲜明。

      在原阳县国泰粮油购销公司的收购现场,总经理葛庆领介绍道:托市启动后就一直按照托市价来收,收购资金很充足,要现钱有现钱,不要现钱可以刷POS机直接打到银行卡上,不存在拖欠农民售粮款的问题。国泰公司粮食储存能力约3万吨,平均每天入库小麦2000~3000吨,今年的收购进度和资金供应使他倍感满意。

      “今年农发行浚县支行的资金比往年发放早了10天,我们在5月27日开始入市收购,使得原粮成本比其他粉厂低了2%。这在当前麦强粉弱、面粉企业生存困难的情况下,今年我们的效益相比其他新建粉厂和小型粉厂效益绝对有保证。”地处浚县的河南益民面业公司副总经理贾献民很是兴奋。

      在葛庆领、贾献民们满意的背后,是农发行河南省各分支行力求金融服务灵活性与便捷性的积极尝试。自夏粮收购以来,农发行河南各级行均成立了夏粮收购资金供应与管理领导小组,收购情况及时汇报,重大问题及时沟通,重要事项及时上报。针对售粮时间集中、现金需求量大等因素,主动与当地人民银行、中储粮、粮食局协调,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了系统内资金调拨瞬间划转,确保农民售粮款及时足额兑现。

      从“卖一斤粮,给一斤钱”到“钱等粮”,农发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服务关口前置,保护农民种粮收益的共识凝聚

      河南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中外出打工的比重越来越大,种粮收入在整个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能不能实现“打工有可观收入,种粮有可观收益”,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一直在寻求妥善的解决方案。

      在豫粮集团襄城县粮食产业公司的小麦收购点,干了一辈子粮食工作的负责人黄培显对此深有感触。他负责管理的7个收购点,小麦刚下来时,每天收购量在6000吨左右,现在维持在3000吨上下。

      黄培显解释道:现在卖粮的已经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外出打工的集中售粮,他们平时在外打工挣钱,每天能挣个一二百元,小麦收割时临时回来几天。他们对收购价格不是很敏感,少卖几分钱也不太计较,关键是要卖得快,为的是赶时间回到打工地,因此在田间地头就把粮食卖了。第二个阶段是农民在忙完下一季的农活后,留够自家吃的后才开始卖粮。

      “由于农民卖粮心态发生分化,农发行资金的供应也在顺势而变。尤其是在卖粮的第一个阶段,如果资金不能提前准备到位,势必延缓收购时间,一些急于打工的就出不去,不仅影响了他们的种粮收入,还减少了他们的打工收入,农民就会很不满意。”农发行原阳县支行行长李鹏杰讲道。

      从“卖一斤粮,给一斤钱”到“钱等粮”,从保护种粮收益到支持打工经济、服务农业进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金融服务的创新为农民带来的效益是实实在在的,老百姓看到种地有利可图了,种地的积极性自然也就高了。

      原阳县农民李跃玉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亩小麦种子、化肥、浇水、农药、收割等种植成本加一起在600元左右,如果按收购价1.22元/斤、亩产1200斤计算,每亩小麦总收入共计1464元,净赚700多元。“我家就在粮库附近,今天先卖5000斤,剩下的等急用钱时再卖,反正什么时候卖都是现钱。”李跃玉的心态甚好。

      抬价收购的没有了,恶意抢购的不见了,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的监管到位,使粮食收购市场更趋理性

      自2006年小麦主产区托市收购启动以来,收购市场——储备企业、粮食经营企业、加工企业等三大主力军领衔,粮食经纪人、个体工商户等成为活跃市场的“二传手”。但在一些收购秩序混乱的年度,部分收购点置国家政策于不顾,哄抬粮价,恶意抢购,谁出的价高,经纪人就把粮食送给谁,甚至逼着收购库点放松质量、变相提价,给其后的粮食拍卖、出库埋下了隐患。

      但在今年,托市收购已逾一月,粮食市场风平浪静,抬价抢购的话题已无人提及。

      “今年夏粮托市收购以来,我们运用信贷杠杆,严格依照收购进度供应资金,引导企业理性收购。之所以没有出现前几年的抢购乱象,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发行紧紧抓住了资金监管这一核心,谁恶意抬级抬价收购,就坚决停掉谁的收购资金供应。”农发行开封市分行副行长刘富中介绍道。

      6月12日,在尉氏县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开封市天源面业的收购现场,往年厂门口排列长长的重卡车队不见了,代之的是浩浩荡荡的机动三轮车方阵。天源面业董事长赵志勇解释道:“今年收购政策执行得很严,麦子不管送到哪里,价格都一样,谁也不敢顶风抢收,来卖粮的都是周围的一些小的粮食经纪人和附近的农户,每车拉个五六吨,像过去跨区一车能拉几十吨的大车不多了。”

      他的话在尉氏县张氏镇粮食经纪人冯永安身上得到印证。几年来冯永安总会把麦子拉到天源面业销售,“往年我们大部分收的是坐地粮、地头粮,一买一卖相差好几分。今年托市价老百姓都知道,坐地价与托市价差不多,估计比往年少挣一半钱。”冯永安脸上带着些许无奈。

      “今年储备企业和购销企业不再抢着收购、提价收购,而是与其他企业一样算成本、算利息、算期限,理性收购成为主流。”在武陟县国家粮食储备库收购现场,农发行武陟县支行行长张福田表示,除执行收购政策的库点外,当地的经销商、制粉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6月17日,安阳汤阴县粮食局中转储备库的收购现场门口挂着长长的宣传横幅,便民服务设施也早早到位,但来卖粮的并不多,在价格的关口前,买卖双方都在僵持。

      “农民还想再等等看,担心像往年一样卖早了吃亏,都想卖得价格高些,心情可以理解。但今年收购政策执行严格,再过些天,农民和经纪人看到价格很平稳,也就来卖粮了,不过今年的收购时间要拉长了。”农发行安阳市分行行长张书信很是自信。

      预计到今年9月底,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支持企业收购330亿斤,每公斤小麦比去年国家提高了0.12元算,全省农民能增加收入20多亿元。

      由于前期准备充足,让夏收一开始就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合理的调度监督,保证了夏粮收购资金的供应;积极运用经济杠杆作用,确保了夏收市场稳步前行。

      来自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的统计数据:到6月30日,全省累计投放小麦收购贷款311.1亿元,收购粮食242亿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198.9亿元、154.6亿斤,贷款量、收购量双双稳步高走。其中托市收购和粮食价格企业收购各占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