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名人揭行业乱象:食品藏货架顶等过期索赔
华西都市报记者对话中国首批职业打假人叶光、王海
揭秘最严《食安法》之下职业打假人的公益与生意后续
逛超市,不为购物,眼睛直直盯着商品包装看;买商品,不用不吃,为了是索要十倍赔偿。21日,华西都市报报道了成都职业打假人杨海(化名)在成都高新区一大型超市里上演的“打假”戏码,引发关注。
相关规定明确了“知假买假”受到法律保护,“职业打假人”可以依法维权,新消法、新食安法等的高额赔偿和举报有奖制度,也间接地为职业打假带来“红利”。然而,越来越庞大的职业打假人群体,也越来越良莠不齐。多次的“交手”中,商家们除了被监督,也听过威胁的狠话,受过电话骚扰,有的因为耗不起而妥协。
对于职业打假,叶光、王海最有发言权。他们是1994“旧消法”实施后,国内涌现出的第一批职业打假人。21日,这两位知名的打假人士向记者谈起自己所在的行业,除了对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感到欣喜,也对一些违背道德的打假感到不齿。
商 家 诉 苦遭遇职业打假人 商家真的耗不起?
最近一段时间,成都某大型超市负责人谭女士常常往当地食药监局跑,提交超市台账、视频以及生产厂家证明等材料……因为其所在超市“摊上”了职业打假人。
索赔遭拒打假人放狠话
10月5日,职业打假人曾先生来到超市,买了两瓶调味料以及5罐咖啡豆。刚结完账,他就提着商品找到了超市方,要求赔偿6000多元,理由就是调味料过期、咖啡豆标注虚假生产日期。
由于当场赔偿的要求被拒绝,曾先生多次找上超市。“他说他还藏了很多东西,如果这次我们不赔,之后会继续告我们。”谭女士说。
投诉起诉商家直呼耗不起
这已不是谭女士第一次与职业打假人“交手”了。2013年3月,一个职业打假人揪着超市销售的一款糖果在商品标识上存在问题,要求赔偿,还将超市告上了法庭。
谭女士说,糖果生产厂家是上海的一家企业。为了打官司,两次从上海来到成都。然而,两次开庭,原告都不出席。“之后,他们打电话说,五个月后还会告我们。”
大概一年后,事情才不了了之。“商家和厂家,没有那么多时间跟这些职业打假人耗,有些可能就会妥协,花钱消灾。”谭女士说,这些职业打假人一般都会先要求赔偿,赔偿无果后,直接投诉食药监,如果投诉成功,他们还会拿着处罚通知书,再去法院起诉,以期得到更多赔偿。
各种骚扰短则半月长则一年
对于谭女士所在超市被“骚扰”一年的情况,另外一家超市的负责人牛先生也感同身受。从业多年,他遇到不少职业打假人,“已经习惯了,我们这个行业的,哪个没遇到过(职业打假人)?”
牛先生说,因为技术原因,一些生产日期确实会有些模糊,“比如‘3’看起来像‘8’之类的,他们就会抓住不放,以此要求赔偿。”
牛先生称,自己曾遇到过这样的职业打假人,他们申请了微博账号,在网上发布各种“维权信息”,“还会不停@我们和相关部门,想把事情搞大,逼我们迫于压力妥协。”
除了商家,在两个多月前,成都某调味品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刘先生曾接到过职业打假人的电话。“天天打来,持续了至少半个月,真的是不厌其烦。”
对 话 打 假 人
1994“旧消法”实施后,叶光、王海是国内涌现出的第一批职业打假人。他们曾被无数售假商家视为“瘟神”,也被很多消费者视为打假斗士,后被称为“南叶光、北王海”。21日,记者联系上了南北两位知名的打假人士。
叶光:业内良莠不齐
甚至藏食品到货架顶等过期
去年,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叶光当时就断言:“职业打假人的春天到了。”
正如他所言,去年至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职业打假队伍中。“但不得不承认,我们这一行是没法规范的,打假人也良莠不齐。”叶光说,不久前,他得到一组数据:北京约有1000人的职业打假人。在重庆,也有100多人。他连续走访重庆几个区的法院发现,每天都有一两起维权民事诉讼就是职业打假人的案子,“开庭公告上的名字,我一看就晓得。”
叶光说,做职业打假人这一行,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熟悉一些法律法规,但部分新入行的,他们中有的甚至不懂法律,这样很容易出现过度维权,即“狮子大开口”的情况。“希望他们能把法律研究透一点,既然要当啄木鸟,我希望他们能把嘴巴磨得更尖一点。”
不久前,叶光因为一件事件深受触动,一位职业打假人在超市中将食品藏在货架顶的隐蔽处,算准过了保质期,回到超市将食品取下来购买,然后维权。
“我们很不齿这种行为。”叶光说。
王海:坚守道德底线不碰法律红线
打假值得鼓励
王海,被称为“中国打假第一人”。21日,在接受华西都市报采访时,他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被称为职业打假人,这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王海认为在行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鼓励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质量的监督中来,不花纳税人的一分钱,又提高了生产、销售商的违法成本,这对重塑“中国制造”绝对有好处。“王海说,只要打假没有违法,客观上又促进了生产商、销售商不敢制假、售假,他觉得都值得鼓励。他自己将之总结为“正当性、必要性、合理性、合法性”四个基本原则。“你不敢制假售假了,自然就没有我们这些职业打假人了。”
同时,王海也承认职业打假人和所有行业一样,都有违背道德底线的人,也有触碰法律红线的人。他甚至还听说有人为了找到问题,特意把买来的食品放过期,然后带进超市装着刚刚购买,然后维权。“我认为这种人就是道德有问题。”
王海作为职业打假人,已有20年打假经历。在这些年中,他和很多工商管理人员、食药监局执法人员打过交道。“以前看我们都是对立面,现在已经有很多执法人员的观念发生了转变。”王海说,回头看这职业打假人的20年,没有他们这群人,假冒伪劣商品只会更加泛滥。
网 友 声 音
虽然相关规定明确了“知假买假”受到法律保护,“职业打假人”可以依法维权,然而,对于这个“职业”,读者也有不同的看法。在华西都市报推出职业打假人的报道后,引发读者热议,而评论也分为了两派。
·赞成派· 落年:客观效果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利益,应该支持。
人来疯:其实挺好,虽然可能现阶段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如果这样的人越来越多,那么造假的人从成本来说,会吃不消,那样最后卖假的人会越来越少。
·反对派· 兔美酱酱子_:真的不喜欢这些职业打假人,利用法律漏洞成倍地赚钱。
Sven:打假精神令人钦佩!但以此来发财,就感觉就像在敲诈造假者,并没有真正伸张正义,而是各取所需。
华西都市报记者吴柳锋吴冰清
编辑:徐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