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房产和储蓄几乎占中国家庭财富的全部

25.05.2017  20:56

  人民网讯 由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编制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7)》5月24日发布。报告基于覆盖了24个省份、435个县共36000户家庭的入户访问调查数据。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家庭人均财富为169077元,与2015年相比,增长幅度为17.25%,其中城乡差异较为明显。

  此外,家庭财富也存在着一定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家庭人均财富水平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从数值上看,东部地区家庭人均财富为242604元,中部、西部地区分别为119768元和92304元,东部地区家庭人均财富分别是中部、西部地区的2.03倍和2.63倍。家庭人均财富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收入的累积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财产的市场价值有所提高。

  2016年房价继续走高,推动了房产净值增长。相比2015年,2016年全国居民房产净值增长幅度达17.95%,城镇居民更多地从房产价格上升中获益。在全国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占比为65.99%,在城镇和农村家庭的人均财富中,房产净值的比重分别为68.68%和55.08%。除了房产,金融资产在家庭财富中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家庭金融资产分布显示,家庭储蓄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独占鳌头。数据显示,家庭新增投资几乎都在储蓄上,其他资产上的投资则非常少。在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前几位的分别是“应付突发事件及医疗支出”占41.9%;“为养老做准备”,占34.19%;“为子女教育做准备”,占33.56%;“不愿承担投资风险”,占24.27%。城乡家庭储蓄的主要原因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