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再添新生力量
近日,我省新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2家,创新引领型平台建设再添新生力量,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总数突破200家,达到206家。今年新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有三个亮点:
“高精尖缺”人才引领,助力人才强省建设。 重点实验室是引才聚才的重要创新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平台聚才用才主体作用,对推动我省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如依托郑州大学建设的“河南省幽门螺杆菌及微生态与消化道肿瘤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客座人员巴里·马歇尔教授为诺贝尔奖获得者、澳大利亚医学科学家,与郑州大学签署协议建设郑州大学马歇尔医学研究中心。依托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设的“河南省地质环境智能监测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副主任拉菲格·阿扎姆教授为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终身教授、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主席,曾获得德国国家科技创新奖,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德国多所院校组建的“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担任主任。依托河南科技学院建设的“河南省杂交小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茹振钢教授是河南省小麦抗病虫育种首席专家,多年来带领团队在小麦高产育种、高光效育种、新核型育种和杂交小麦育种等方面取得突破性成就。2017年,成功培育出BNS型二系杂交小麦,填补世界杂交小麦的空白,亩产最高可达1796斤,为提高我国粮食安全水平、占领国际种业竞争制高点提供科技支撑。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原学者。依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建设的“河南省特色油料作物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主任张海洋研究员是国家芝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带领全国芝麻产业技术研发队伍,选育出一批高产稳产芝麻新品种,建立了不同生态区轻简化栽培技术体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力推广,使我国近五年芝麻平均单产提高到92公斤/亩,比前五年平均增产19.5%,平均单产位居世界第一位。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中原学者,获2015年度河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我省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如依托郑州大学建设的“河南省先进尼龙材料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立足河南省优势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建设,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为新型先进尼龙设计、合成及高性能化加工应用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推进我省尼龙化工产业链构建、加快尼龙产业转型升级,做强做优主导产业。依托河南驼人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河南省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依托河南工业大学建设的“河南省超硬磨料磨削装备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将促使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加速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我省抢占相关产业未来发展制高点。
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助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此次我省加大了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等相关科技的支持力度,为我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技术支撑。如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和河南省环境监控中心共建的“河南省空间信息生态环境保护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对空间信息处理应用、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相关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空间信息生态环境保护应用研究;依托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和郑州大学共建的“河南省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重点实验室”将针对河南省污染现状,重点研究解决地下水污染的防控与修复治理,为美丽河南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此次新建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涉及电子信息、材料工程、现代农业、资源环境、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6个领域,创新能力强、研究成果显著,进一步夯实了我省创新引领型平台的物质技术基础,为我省争创国家级创新引领型平台奠定坚实基础,增添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