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凯:当前发展阶段须纠正“七大”认识误区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内外部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我国相继推出深化政府职能市场化改革、自由贸易区、全民创业与万众创新战略等一系列对策,然而,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阶段,尤其是在新经济发展迅速、金融市场异常火爆、股票市场出现巨大动荡的复杂背景下,应清醒的把握经济发展形势与趋势,牢牢抓住多种发展机遇,科学实施多种手段和举措,化解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种风险,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针对当前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必须纠正存在的七个认识误区。
一、传统经济“三架马车”并非过时。出口方面,受近期国际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出口额下滑;消费方面,由于收入结构失调等多种原因,我国消费市场需求启动缓慢。相比之下,投资仍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力,只是现阶段的投资方向不应再是传统“铁公机”基础设施,而应向民生、公共服务等“新基础设施”领域转变,投资主体上,也应从政府投资为主向市场、民间投资转变。
二、落后产能过剩并非基础产业过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需求得到快速释放,必定带动水泥、钢铁等基础性产业迅猛发展。随着我国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与环境约束、资源降耗等条件影响,众多技术落后、高耗高污、低附加值的基础性产业产能必将遭到淘汰,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基础产业就过剩了,而应该面对市场、环境约束、自身升级的需要,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与产业价值。
三、新经济并非替代实体传统经济。近一个时期,以信息化、低碳低耗、轻资产化为特点的新经济快速发展,这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传统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但就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来看,实体经济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因此在高度重视新经济成长的同时,切不可轻视传统实体经济发展。
四、虚拟经济并非中国经济“灵丹妙药”。近期金融市场火爆、股票市场动荡与实体企业危机呈鲜明对比,这说明我国现阶段,断不可盲目效仿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中国目前不可能“全球金融买单”(美国国债全球化市场是重要发展支撑);二是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市场与投资者心理既不完善亦不成熟,驱利、驱短利、驱暴利“贪婪属性”一旦释利,指望虚拟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等同于“画饼充饥”。
五、互联网经济并非经济发展终极目标。当今“中国互联网”、“互联网产业”、“互联网+”等“热词”方兴未艾,不少实体企业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与挑战,并开始寻求转型,例如以传统实体企业为基础向线上发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应把握住发展原则与方向,将互联网作为发展之工具、资源要素聚集之平台、供应需求之渠道,而不是做为发展终点。断不可本末倒置,忽视实体企业发展,片面强调整体产业互联网化、经济互联网化。
六、万众创新并非是基础性、原始性、个体化创新模式。在当前阶段,应全面提倡协同性、集成性、融合式的创新模式。一是创新主体不应该是一个“个体”,而应该是一种融入式、协同式的创新群体;二是创新方向也应该围绕国家整体创新战略和规划,而不应该是那种无序、松散式的创新;三是创新基础要避免从头开始式的原始性、原创式、基础化创新,也不应该提倡那种“人人创新”、“全民创新”式的创新模式,否则不仅造成创新资源、资金、人才的严重浪费,还会带来诸多问题。
七、全民创业并非是鼓励个体化、单一化、自我化的“小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初衷在于最大限度挖掘、调动全社会的创新潜力与能力。全民创业应该是人人具有创业意识与思维,并非是要求人人干个体户赚钱、人人办公司干事业、人人想创意招投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些创业者一旦在缺乏创业条件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创业失败风险将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产生。因此,创业与就业结合,就业式创业、融入式创业、群体式创业更适合当前发展阶段。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阶段,必须充分了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当前发展阶段危机与机遇,制定科学有效的对策,才能有效防范和化解当前发展的各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稳定有序运行、高效优质发展。
编辑:闫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