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泗沟村:“龙虎把门”小宅院
核心提示
新乡市辉县市拍石头乡张泗沟村,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偏远古村。张泗沟四面皆山,金鸡岭将村子环裹其中。龙头山、虎头山之间的缺口,曾是村子与外界之间唯一的通路。在长久以来笃信风水文化的村民看来,这是一片“龙虎把门、金鸡岭绕”的风水宝地。
这里没有气派的大宅院,只有一间间古朴的乡间小院。一屋、一院、一树,雅致天然。与讲究排场的大宅院比,他们小巧、随意,稳健而不失恬静,充满生活气息。虽然偏远,但在小宅院中生活的人“崇文尚儒”,从这里走出不少秀才墨客和现代科学大家。
郑州晚报记者 路文兵 文/图 新乡报道
小村小宅“崇文尚儒”
时值7月,暑气熏蒸。然而甫入张泗沟村,便感到一阵清凉。这里蝉鸣唧唧,鸟鸣啾啾,绿树环抱,阴凉遍地。在炎炎夏日中觅得此处,只觉暑气尽消。
张泗沟村位于太行山脉高地处的一条深沟,海拔有700多米。由于海拔相对高,山泉断流,张泗沟天然缺水,吃水只能靠天。“张泗沟,张泗沟,十年干旱九不收,人们吃水如吃油,一年到头为水愁。”当地村民口中的一则顺口溜,反映了当地的干旱之苦。
站在高处的盘山公路向下望去,只见群山簇拥、绿树掩映中,数十座古朴瓦屋沿河沟岸边,依势而列。沿路盘旋向下,一片片金黄的麦子便晾晒在水泥小路上,在炎阳炙烤下蒸腾着阵阵麦香。
由于干旱少雨,路边的河沟早已被平整为田地。这里的院落,便大都分布在河沟的另一侧。院落大都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斑驳的石墙,布满青苔的石阶,历经风雨而不褪色的青瓦,都让这个村落显得厚重而古朴。
这里没有气派的大宅院,只有一间间乡间小院,显得静谧而恬静。小院的规制都不大,多为一屋一院的结构。房子由青石垒成,历经风雨而弥坚。院内院外多种有树,雅致天然。
与大宅院气派的门楼相比,张泗沟村的乡间小门楼既没有繁复的雕刻,也没有排场的大门。它们造型方正,高约2米,容一人进出,门楼外通常有长长的青石条,供人休憩。看上去小巧、随意,充满生活气息。
虽然身处大山深处的干旱之地,但张泗沟自古便有着“崇文尚儒”的传统。“我们村自古以来读书人就多,出过不少秀才呢!”村民张学军说。
村里的一栋2层建筑,是清代秀才张琳的故居。在这栋秀才楼的石头门匾上,“多文为富”四个大字,语出《礼记·儒行》,昭示着屋主“不求金银、以知识渊博为富足”的文人情怀。
此外,不少门匾上都刻着“让”、“仁”、“俭”、“勤”等字样,足见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建村600余年来,村子里走出张琳、张瑜等秀才以及现代数学大家张锦文等不少人才。
张泗沟的风水那是极好的
张泗沟自明朝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实行迁民政策发展农业,大批农民从山西移居到中原地区,择地而居。
当时山西省壶关县有一个姓张的人,在家排行老四,移居到与壶关县一脉相承的太行山中,选择了一个土壤肥沃、又兼有 “龙虎把门、金鸡岭绕”的风水宝地,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从此该村便叫做张泗沟村。
外人初到张泗沟,当地村民跟你谈的第一个话题肯定是“俺们村是‘龙虎把门’的风水宝地”。 在当地,提到村子的风水,每个村民都骄傲好一阵子。这个古老村落的村民,长久以来笃信风水的力量,并把他们对富足生活的渴望寄托其中。
“我们张泗沟的风水那是极好的。你看村口北边那座山,像不像个虎头?那就是虎头山。再看它对面的那座山,那是龙头山。这样的风水是了不起的风水宝地,叫做龙虎把门。”
62岁的村民张全根讲起村里的风水,滔滔不绝。他说以前没修盘山公路的时候,要进张泗沟村,必须从龙、虎两山中间的沟里才能走进来。龙头山、虎头山就像两位把门的将军扼守着进村的唯一路径、保证村民的安全。
“龙虎把门,金鸡岭绕,皇上中间,群山紧靠。”从龙虎门走进张泗沟,四面环绕村庄的便是金鸡岭。龙头山、虎头山、金鸡岭相互环绕,把张泗沟深裹其间。“这样的风水,财富只来不跑,张泗沟也就成了一个‘聚宝盆’。”
小村故事多
充满喜和乐
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张泗沟村,以其特有的风水文化记录着历史变迁,也留下了“真假秀才”、“神奇关爷庙”、“青龙降雨”、“金鸡出岭”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传说。
村民们说,“真假秀才”的故事在张泗沟村流传已久,而且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清朝时期,张琳、张瑜两兄弟同窗共读。张琳头脑聪明,文章、书法都胜出张瑜一筹。然而造化弄人,在乡试中,张琳因为嘲笑张瑜文章烂而让监考官觉得他太过傲慢,名落孙山。
监考官让张瑜在一张纸上写一个最大的字,原意是想看看他书法如何。张瑜接过纸,在纸正中央写了一个很小的“天”字,交给了监考官。监考官生气地问:“我叫你写一个最大的字,你为什么写这么小?” 张瑜回答:“啥有‘天’大?”监考官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成绩不如哥哥的张瑜反而得中秀才。
然而,当地村民还是看不上靠一点小聪明考中秀才的张瑜,所以家里但凡遇像写状纸这样需要舞文动墨的事情,大家都找张琳写。结果慢慢的,大家都说当年没中秀才的张琳是“真秀才”,真秀才张瑜反而成了“假秀才”。
张泗沟村的关帝庙,也有着一些神奇的传说。这座古庙,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至今仍有香火。
“当年日本侵略者入侵太行山,无所不至,与张泗沟周围1公里之隔的长珍村都被摸到了,但始终没有找到过张泗沟村。村民都说,这是村里的关爷庙在保佑我们。”不少村民都说,在夜深人静时,仍可以听到关爷骑马回来时有节奏的马铃声。
“风水宝地”的
旅游梦
太阳西下,余晖金黄,晾晒的麦子该收场了。村民张学军奋力扬起木锨,麦粒在空中分散开来。映衬着落日,一粒粒饱满的麦子,像碎金子般堆落在他脚下。
这片有着美丽传说的风水宝地,没有留下村里的年轻人。因为没有学校,不少学生父母都到县城生活了。张全根老人说,如今住在村里的,大都是一些老人,加起来恐怕还不到30口。
然而这个静谧的村庄,却在一天天热闹起来。夕阳下,几位骑着山地车前来游玩的“驴友”,正张罗着在大树下“安营扎寨”,不断传来的嬉笑声,为这个古老寂静的村落带来了清新的活力。
当地村民说,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开始走进这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参观恬静小宅,品味儒家文化,聆听美丽传说。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逐渐成为很多人山野情怀和桑梓情怀的寄托之地。
编辑:禹亚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