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咋能数得清呢?”
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中国邮政夏邑县分公司投递员坚守岗位分发当日报纸,保证邮件正常投递。(苗育才 摄)
2月15日,平顶山市区临街店铺到处都悬挂着灯笼、中国结等春节饰品,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记者 聂冬晗 摄)
2月13日,中原油田员工康洪林刚从四川达州普光项目部回到家中,油田慰问小分队就为他和家人送上了新春的祝福。(仝江 摄)
乡村的除夕,年味儿浓得要溢出来:太阳才刚刚偏西,吃年夜饭的鞭炮声便此起彼伏。
2月15日,农历大年三十。下午4点不到,兰考县葡萄架乡党委书记岳建河便拉着老伴儿和1岁半的孙女,踏着鞭炮碎屑,迎着满街的红灯笼,来到乡敬老院。
这已是岳建河自2007年以来第12次和乡敬老院的老人们一起过大年。当年1月,38岁的岳建河开始任葡萄架乡乡长。
刚迈进大门,敬老院年龄最长、88岁的程玉铭便站在自个儿屋门口咧着嘴冲着岳建河直笑。
“程大爷,新年好!”岳建河穿过挂满彩色气球的石榴树枝,向这位老寿星拱手拜年。
“33位老人,我要一一拜年。贫困户都脱贫了,更不能忘了这些老人。”岳建河说,“这十几年,敬老院多的时候有50多位老人,少的时候也有20多位。”
和往年一样,向老人们拜完年后,便是敬老院除夕活动的压轴戏——和老人们一起吃年夜饭。
33位老人,分成四桌,一桌16道菜:红烧茄子、蒜薹炒肉丝、红烧青鱼……道道家常菜,浓浓新年味。敬酒、夹菜、盛汤……因为有些老人行动不便,年夜饭进行的速度并不是很快。
敬老院院长张丽芳一边招呼岳建河一家也安安生生吃饭,一边让厨师把今
年的特色“年夜饭”端上来——年夜饭上,第一次出现了餐后水果。水果是本乡产的蜜瓜,淡青色的瓜皮,淡白色的瓤,在菜品
的“簇拥”下,分外惹眼。
“前年开始咱们葡萄架乡开始种植蜜瓜,现在已经有了注册商标,名字可美了,就叫兰考蜜瓜。”岳建河起身大声向老人们介绍,“这是咱们葡萄架人脱贫的致富‘瓜’!”
一个小小的蜜瓜,怎么个致富法?
自2016年起,葡萄架乡全乡20个村每周一观摩、每月一评比,在各村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开始发展特色瓜果种植。两年来,葡萄架乡形成了北桃南瓜的产业格局,果树种植5000亩,蜜瓜大棚突破3000座。
蜜瓜种植“第一枪”,从杜寨村开始。
2017年6月,记者曾去过杜寨村。当时已有蜜瓜大棚200座,现在数字更是增加到了415座,而且村里建立了扶贫创业园。园区采取“省农科院、公司、村两委、合作社+农户”四加一的扶贫模式,保证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一个蜜瓜大棚一年种植两季蜜瓜、一季蔬菜,一年收入超过4万元。
“2017年是我们脱贫后的第一年,葡萄架乡是瓜果产业遍地开花。我们誓要‘吃’着蜜瓜奔小康!”岳建河说。
从葡萄架乡发展起来的“兰考蜜瓜”,如今品牌已打得十分响亮。兰考县已与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沃森百旺果品销售中心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销售渠道更是让瓜农安心:2017年10月,北京新发地唯一县级场馆——“兰考馆”已开馆,兰考蜜瓜正源源不断走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敬老院门外的小广场上响起了清脆的鞭炮声。
站在敬老院门口远望,静谧的田野上,一座座白色的蜜瓜大棚,在朦胧的夜色中泛着银光。一座,两座,三座……记者大声地数了起来。
“哈哈,你是数不清的。”岳建河笑道,“这是一个种植‘幸福’的田野,今年咱乡的蜜瓜大棚将要突破5000座。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咋能数得清呢?”(记者 童浩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