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中原百姓“稳稳的幸福”——七论奋力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21.11.2017  09:45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九十六年来,无论弱小还是强大,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践行为民宗旨,不断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200多次,俯仰用心皆为民,直抵人心,引人共鸣,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和执政为民的责任担当,为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提供了价值遵循。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中原大地上,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心为民、九死不悔”;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片热土所孕育诞生的焦裕禄精神,更是激励广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亲民爱民。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交通更便利了,办事更方便了,看病更容易了,钱包更鼓了,重点民生实事持续实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数百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加大改善民生力度,中原父老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新时代为“民生”二字注入了新内涵,也对执政为民提出了新要求。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新时代的“民生”,不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也包含精神情感等主观因素,包括“软环境”的优化,让人有梦想、有追求,活得有尊严、更体面,能够享受公平公正的同等权利,实现人生的出彩。决胜全面小康,开启新征程,就必须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统筹解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让百姓生活品质节节攀升。

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键还得靠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靠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美丽家园靠发展,提高人民收入靠发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靠发展……一亿人口的河南,没有发展,什么都谈不上。我们要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用钉钉子的精神,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初心不改,虽远不怠。人民是共产党人最温暖的初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让我们关注民心“晴雨表”,紧盯民生“指南针”,体察民情“温度计”,用赤子之心、果敢之行,托起一亿多中原百姓“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靳静波 】
魏一明:牢记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核心提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