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鹤壁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简析(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单位,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城市街道办事处而言,社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因此,乡镇社会经济的规模、发展速度、产业结构,直接决定着鹤壁市全面小康目标能否率先实现。为了向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依据,现根据2014年鹤壁市乡镇(不包括街道办事处,下同)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年报有关资料,对鹤壁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问题进行简述,并提出思考建议。
一、乡镇社会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水平稳步提高
2014年未,鹤壁市乡镇耕地面积为81398公顷,其中设施农业面积704.5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2407公顷,分别占耕地面积的0.9%和89.0%,分别比2013年提高0.1个和0.4个百分点。2014年,全市乡镇耕地流转面积达到754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2013年的6.8%,提高到2014年的9.3%,提高了2.5个百分点。土地流转的加快,带动了种植业、养殖业规模化生产程度的提高。
从业结构趋于合理。2014年底,全市乡镇第一、二、三产从业人员分别为22.69万人、15.02万人、15.11万人,分别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3.0%、28.4%和28.6%,分别比2013年提高-1.8个、1.7个和0.1个百分点。2014年底,鹤壁市乡镇外来从业人员为20871人,比2013年同期增加1449人,增长7.5%。
2014年,鹤壁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从业人员为1098人,与2013年相比,增加了16人,提高了1.5%。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达到22094户,与上年相比,增加了475户,增长了2.2%。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力地保障了粮食的生产能力,为鹤壁市粮食连续多年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乡镇企业发展迅速,乡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2014年,鹤壁市乡镇公共财政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乡镇有7个,比2013年增加2个。平均每个乡镇公共财政收入为1931.11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97.21万元,提高了5.3%,其中,财政收入最高的乡镇为淇滨区钜桥镇,2014年财政收入达到了4560万元。2014年,鹤壁市平均每个乡镇的公共财政支出为2350.63万元,与上年相比,增加了627.84万元,增长了36.4%。其中,公共财政支出最高的乡镇是浚县王庄镇,2014年公共财政支出达14717万元。
2014年,鹤壁市乡镇工业总产值为602.73亿元,比2013年增加112.45亿元,增长2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57.68亿元,比2013年增加68.48亿元,增长了14.0%。2014年,全市乡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51亿元,比2013年增加3.33亿元,增长了6.5%。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05亿元,比2013年增加0.85亿元,增长了20.2%。
鹤壁市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产业集聚区和专业园区的快速发展,集聚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带动了乡镇二、三产业的加速发展,支撑了鹤壁市乡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乡镇经济实力的增强又进一步吸引了更多外来企业的落户,形成了良性循环。
(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截至2014年底,鹤壁市79.3%的村通公共交通,97.5%的村通宽带,75.3%的村通有线电视,80.0%的村通自来水,40.8%的村实现了垃圾集中处理,24.7%的村实现了污水集中处理。通交通、通宽带、通有线电视、自来水、垃圾集中处理村和污水集中处理村的比例分别比上年增长了7.8个、0.3个、0.3个、-1.8个、0.3个和5.3个百分点。鹤壁市乡镇78.9%的家庭使用自来水,4.8%的家庭使用燃气。乡镇居民生活环境、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鹤壁市乡镇共有医疗卫生机构 22个,与上年持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为85.07万人,比上年增长了0.1%,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9.40万人,比上年增长了2.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40981人,比上年增长了1.4%。乡镇居民享受的公共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鹤壁市乡镇共有市场48个,比2013年增加了3个,其中50平米以上的超市有301个,比2013年增加了22个;幼儿园、托儿所370个,比2013年增加6个;图书馆、文化站、金融机构网点等与2013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乡镇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为乡镇居民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和便利条件,乡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鹤壁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经济规模、发展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鹤壁市现有乡镇总体上说,规模小,经济实力不强,非农产业发展较慢。
(一)、乡镇财政收入少,举债多。企业实交税金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鹤壁市平均每个乡镇的公共财政收入为1931.11万元,比全省乡镇平均水平少643.39万元,低33.3%,其中公共财政收入最低的乡镇是鹤山区姬家山乡,2014年公共财政收入为421万元,分别是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16.4%和21.8%。
与财政收入规模小相反的是,乡镇财政举债规模偏大。据市统计局2015年1月份在全市两县三区抽取了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债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鹤壁市被调查的5个乡镇,2014年底平均债务总额达到1825.70万元,占2014年鹤壁市乡镇平均公共财政收入的94.5%,比全省被调查乡镇2014年底平均债务多628.07万元,高52.4%。企业利税偏低。2014年,平均每个乡镇的企业实交税金为1185.26万元,比2013年减少158.53万元,下降11.8%,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168.46万元,其中企业实交税金最少的乡镇是鹤山区姬家山乡,2014年企业实交税金为330万元,分别是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9.8%和27.8%。
(二)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目前,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据市城调队调查,2014年,鹤壁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709元,增长10.4 %,居全省十八个省辖市第11位。随着农民富裕程度的提高,农民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仅从居住方面看,许多农民出现“双巢”或者城乡两栖现象,出现大量的空心村,造成土地的大量闲置。与此相反的是,由乡镇财政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投入不足,农村生活环境有待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信息等设施投入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全市仍有21.7%的村不通公共交通,20.0%的村不通自来水,24.7%的村不通有线电视,垃圾集中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的村所占比重还不足50%,农村燃气用户所占比重还很低。鹤壁市目前大部分乡镇的财力普遍不足,农村教育、医疗、文化投入欠账较多,导致大部分乡镇留不住人才,小城镇建设举步维艰。
三、加快鹤壁市乡镇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发展小城镇是城乡协调、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乡镇域经济发展在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个乡镇要结合本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把握优势、科学谋划、努力探索适合本地科学发展的道路,推动鹤壁乡镇经济社会全面持续发展。
(一)、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第一、实施税费优惠政策。对在乡镇新办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要按国家规定给予税收及行政性收费优惠政策。第二、建立健全农业保护支持政策。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完善财政资金支农的投入机制,建立稳定的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机制。
(二)、科学地制定乡镇经济发展产业政策。第一,制定和完善促进现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造提升现有乡镇工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二,要把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乡镇企业新的增长点,引导个体私营企业中有科技含量的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投资者办企业、办厂、开店,使投资者进的来,留的住;第三,制定政策和措施,使企业聚集、发挥聚集效益,促进现有企业扩大规模。
(三)、采取措施,努力减少和化解乡镇债务。第一、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乡镇党委政府要牢牢树立“增收是政绩、化债也是政绩”的观念,要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和政府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对政府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安全性进行动态评估和监控,在年度预算时安排一定比例的偿债准备金,用于归还到期债务和消化历史债务,严格控制政府新增债务的发生,以减少债务给政府运转带来的风险,维护政府信誉。
第二、对乡镇政府所拥有的债权应认真清理,加大催收力度,及时清理呆账坏账。同时,对各类债权债务鼓励“以欠转贷”,对单位、个人之间的三角债务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置换抵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