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商务工作年终综述之一: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2014年,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统计监测体系,努力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统筹推进商务领域扩大消费,市场保供和消费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统计监测,信息服务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统计监测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统计监测指标,对统计监测报表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形成了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实际的指标体系。继续优化样本结构,监测样本企业总数达2.7万家,其中信息泵企业(门店)2200余家,涉及批发、零售、餐饮等8个流通行业,监测地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所有地市和80%的县。稳步提高数据质量,数据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稳步提升,生活必需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直报系统数据报送率超过98%。
(二)提升市场信息服务能力。着力提升分析深度,打造市场综合分析、动态分析、供求分析等分析品牌。2014年共上报各类市场信息350余篇,其中150余篇被中办、国办采用,指导省级商务部门上报各类信息及分析报告4000余篇,商务预报平台累计发布各类信息60余万条,同比增长7%,在服务政府决策、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二、加强储备调控,市场供应能力得到新提升
(一)完善市场调控机制。健全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企业代储相结合的储备制度,进一步细化储备管理。2014年制定印发了《中央储备肉、糖入库(栏)管理制度》和《中央储备肉、糖出库(栏)管理制度》,研究推进储备肉、糖、边销茶管理办法的修订。目前全国已制定省级预案41个,市级预案367个;中央、省、市、县四级储备制度初步形成,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29种商品储备。
(二)提升应急保供能力。针对2014年以来云南鲁甸、新疆于田等地发生地震,以及东南沿海发生的“威马逊”、“麦德姆”台风灾情等突发事件,指导地方启动应急预案,保障灾区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兰州“4•11”自来水局部苯超标事件发生后,指导地方商务部门紧急调运瓶装水3200吨,确保市场供应。目前应急商品数据库商品品种达63种,重点联系企业1803家,形成了覆盖870多个商品集散地、21300多个投放点的应急投放网络。
(三)提高市场调控成效。为抑制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及时组织收储中央储备冻猪肉14.5万吨,下达活畜储备计划5.8万吨。探索市场调控新机制,将国家临时收储国产糖政策调整为支持企业临时储存食糖政策,下达了2013/14年度制糖企业临时储存计划300万吨。春节、古尔邦节前夕,向新疆、西藏等地投放中央储备冻牛羊肉7200吨、冻牦牛肉400吨,保障了少数民族群众节日市场供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北方大中城市投放冬春蔬菜储备;指导协助地方做好第二届南京青奥会市场保供。
三、发挥商务优势,扩大消费打开新局面。
(一)推进消费促进政策。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内贸流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推进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流通领域改革创新、着力改善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出台13项具体政策措施,丰富了扩大消费工作抓手。印发《商务部关于做好2014年商务领域扩大消费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商务部门消费促进工作。
(二)搭建消费促进平台。组织开展2014年“全国消费促进月”, 指导各地搭建了各具特色的消费促进平台,在300多个城市组织开展了近2000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参与企业15万余家,为扩大消费、诚信经营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