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名沪腔洛阳人60年后再聚首 重忆洛拖成长史
27.07.2015 09:26
本文来源: 新浪河南
□记者 陈骏 通讯员 吴晨琛
本报讯 22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或步履蹒跚、或拄着拐杖、或坐轮椅,于上周末齐聚一拖集团老干处,进行了一场交谈声中充满“上海腔调”的座谈会。60年前的7月18日,包括这些老人在内的数百名沪籍青年离开家乡,以“一拖人”的身份奔赴长春,参加来洛援建前的“岗前培训”。在“进厂”60周年之际,一拖集团为他们举办了一场座谈,22位老人一起畅谈“激情燃烧的岁月”。
22名操着“沪腔”的洛阳人“一甲子”后再聚首
7月18日,一场名为“纪念长春俄文班上海籍学员来厂60周年座谈会”,在位于涧西区长安路23号街坊一拖集团老干处的会议室召开。座谈会的22名主角平均年龄已超80岁。
1955年7月18日,他们在市领导和无数市民热烈的掌声中,就此作别家乡上海,踏上了前往长春的列车。
他们都是从上海市内各个工厂层层筛选出来,援建国家“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建设项目的热血青年。
按原计划,他们将在长春进行俄语培训,进而前往前苏联参加各自的项目深造。但在长春俄语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因时局原因,他们直接来到了洛阳,成为一拖最早的建设者。
“可以说,当时一拖的每个分厂,都有我们这批从上海来的人。”当年离沪青年之一,一拖供应处原党委书记季维康告诉记者,长春俄语班中直接分到拖厂的有65人,后又从一汽调入22人,共87名当年的“俄语班人”先后来到一拖。而后,因支援三线建设调出14人,实际长期在一拖工作的共有73人。到目前为止,这些人中有42人已离世,现剩下31人,除去那些因病卧床的人之外,“能来的这次都来了”,因为,“这样的机会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有。”
本文来源: 新浪河南
27.07.2015 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