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南阳市及各县区国民经济运行情况简析

05.02.2015  11:05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始终坚持“一统四抓三关键”总体部署,紧紧围绕“一优一高一稳定”目标任务,积极适应新常态,主动谋求新发展,在年初开局不利的情况下,勇于担当、奋力追赶,使全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一、全市经济平稳增长,一、二产业稳步增长,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据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不含邓州,下同)累计完成生产总值(简称GDP)约2347.1亿元,同比增长8.6%,与上年同期持平,比一、二、三季度分别提高1.1、0.3、0.4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不断向好。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约382.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与前三季度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1184.5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779.8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与三季度增速持平,高于同期GDP和第二产业增速1.0和0.3个百分点。从产业结构来看,全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去年的16.3:51.7:32.0发展到今年的16.3:50.5:33.2,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提升。
      二、从区域经济来看,县域经济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2014年,全市县域生产总值为1711.3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2347.1亿元)(不含邓州市下同)的72.9%,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0.7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约6.9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0.7%,依然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4.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10.6%,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10.2%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城区经济总量为637.4亿元,约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7.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城区经济拉动全市增长约1.7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9.3%。
      三、从县区经济增长来看:县域经济整体发展良好,但县区之间差距较大
      2014年,受经济结构和各县区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十二个县区中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6%)的县区有8个,分别是卧龙区(8.8%)、南召县(9.5%)、方城县(9.8%)、西峡县(9.9%)、内乡县(11.1%)、社旗县(10.2%)、新野县(9.3%)、桐柏县(9.3%)。但县区之间差距较大,增速最高的内乡县(11.1%)高于增速最低的宛城区(6.1%)5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各县区第一产业增速平稳。今年以来,夏粮总产自2002年以来实现“十二连增”,畜牧业稳步发展,虽然秋粮受干旱影响略有减产,但是救灾措施及时得当,全市农业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各县区之间发展相对平衡,县区之间差距不大,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的有方城县(4.3%)、内乡县(4.5%)、社旗县(4.3%)、新野县(4.4%)、桐柏县(4.6%)。
      各县区第二产业发展整体好于全市,除宛城区、镇平县外,增速均不同程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3%)。其中,增速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内乡县(14.8%)、社旗县(12.2%)和方城县(11.9%)。由于工业基础的差别和项目投资的影响,县区之间工业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增速最高的内乡县(14.8%)比增速最低的宛城区(4.5%)高出10.3个百分点。
      受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计算机软件服务,租赁商务服务,居民服务,文化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县区之间第三产业发展差距较大,增速最高的社旗县(12.8%)比增速最低的南召县(8.8%)高出4个百分点。与全市平均水平(9.6%)相比,高于全市的有方城县(10.8%)、西峡县(10.3%)、社旗县(12.8%)、唐河县(11.7%)、新野县(11.0%)、桐柏县(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