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学院:打造新学工育人载体 助力新时代学生成长

15.01.2020  17:08

  河南科技学院学生工作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注重特色凝练,狠抓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了新时代学生工作新特色,取得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新成效。


   对标新时代 创建思政教育新品牌


  创建“双湖语轩”,实现师生心灵对话、教学相长。 双湖”特指校园内景观东湖和西湖,其谐音为“双互”,取“师生双向互动”之意。“语轩”是为启迪思想、智慧,交流人生、理想、事业、情感而倾心打造的诗意语境。“双湖语轩”每月一期,以茶座形式,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邀请校内外名家大师和学生近距离对话、面对面交流,与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倾听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师生共话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打开师生心灵对话的窗户,实现传递人生智慧,给予点拨和启迪。它是课堂的延伸、立德树人的实践、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截至目前,“双湖语轩”已举办18期,受众学生达5万人次,荣获2018年度河南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


   创建“双湖青语”,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双湖青语”利用新时代青年人的话语力量,发挥朋辈作用,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自我教育。借助思政微课形式,全校近900个班级利用课前五分钟做一个主题宣讲,宣讲内容包括十九大精神、《党章》等,每周一个主题,统一制作课件。截至目前,已开展33期,平均每天学生受众5000余人,收到了“课前五分钟,一讲三提升”的良好效果。


   创建“双湖知苑”,实现教育者切磋分享、提升育人能力。 双湖知苑”每季度一期,组织专业课教师、哲学社会科学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政工干部等,以学术沙龙形式,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交流“使命、价值、态度、格局、读书”等主题。在交流中分享经验,在探讨中碰撞火花,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截至目前,已举办10期,受众学工达400余人次。


   打造新学工 探索学工队伍能力提升新方法


  实施辅导员“一讲四促”工作法,以“”促学、思、做、写,提升育人能力。 一讲四促”就是把辅导员讲思想教育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切入点,通过“”促进学、思、做、写,全面提升职业能力和工作水平,争做“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专家型”辅导员,达到“讲、学、思、做、写”有机联动,发挥协同育人作用。每年举办学工论坛40余期,辅导员撰写工作体会200余篇,并编辑成册。“一讲四促”工作法有效提升了辅导员的素质能力,促进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实施“1234—焦点访谈”工作法,实现思想教育阵地覆盖协同。 1234—焦点访谈”工作法,即聚焦学生成长成才1个中心,围绕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两个节点,通过访家庭、访宿舍、访课堂3种途径,实施思想困惑、学业困难、心理困扰、经济贫困学生4必谈措施。该工作法不仅增强了辅导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事业感,提升了工作能力与水平,而且直接为学生解难题、办实事、送温暖,强化了立德树人之根本,构建了4年不断线的学生成长服务体系。每学期每名辅导员走访宿舍300余间次,走访学生2000人次。截至目前,开展家访100余次,家访学生1000余人次,行程3万余公里。


   实施“124+N”工作法,发挥心理教育协同育人作用。 “124+N”工作法,即确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个核心理念,加强软硬件两翼建设,构筑四级平台架构(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创建N个项目品牌,如“互联网+大数据心理实验室”“朋辈工程”“校家一体”等。“124+N”工作法把构建心理育人体系作为重要抓手,坚持育心育德相结合,扎实推进心理育人工作,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每年中心开展心理测评6000余人次,接受面询学生500人次,危机干预20人次,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1.5万余人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第三批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单位。2019年获得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单位。“探索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获教育教学改革省级立项。


   实施“6241”工作法,发挥资助协同育人作用。 62”即上好两节课、发放两张卡、开展两次活动、树立两类典型、打造两个阵地、开通两条专线;“41”即开展一期家访、落实一条“绿色通道”、进行一次“精准扶困”、实施一项资助育人活动(春节送车票、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寒冬送温暖)。该工作法建立了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坚持扶困扶智扶志资助育人理念,不断完善“奖、助、贷、勤、补、减”六位一体综合资助体系。2018年,资助学生1.3万余人次,资助金额2800多万元。“情暖科院”资助育人活动已开展两期,资助学生235人次,资助金额4.7万元。学校连续10年荣获河南省学生资助工作考核“优秀”。


  (河南科技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