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组织实施“131”工程推进工业强市战略
日前,濮阳市市委、市政府联合制定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131”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按照“育龙头、扩总量、调结构、促改革、谋转型”的发展思路,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重点围绕“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装备制造业”三条发展路径,确定了146家重点培育企业,到2018年着力培育实现2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0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推进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0亿元,较2013年实现翻一番目标,再造濮阳经济发展新优势。
一、着力扩大规模,壮大工业实力。一是采取内扶与外引相结合方式,着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大力扶持中小企业膨胀规模,着力培育一批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30亿元、10亿元的企业,作为培育百亿企业的后备力量。二是以8个产业集聚区为平台,重点培育化工、能源装备、电动汽车、机动车配件、食品加工等产业集群。三是着力打造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千亿元产业。
二、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工作,每年谋划占全部项目数量一半以上的工业项目。一是完善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各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定位,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综合运用项目准入、要素配置、税收分成、统一考核等手段,引导项目集中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快能源基地和物流中心建设,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三是继续落实重点项目领导分包制、周调度会、观摩点评等推进机制,确保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尽快投产达效。
三、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一方面,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推进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推进特色产业品牌化。另一方面,启动一批循环化改造项目,推动资源消耗减量化和资源利用循环化,逐步构建和完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驱动、企业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推动改革创新,加快战略重组。按照时间节点,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积极推动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间的兼并重组,积极促成大型央企、省属企业与市属企业的战略合作,鼓励引导现有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二是强化与国内外500强企业合作,重点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建材、河南能源、省投资集团等战略合作。三是进一步深化油地战略合作,实施企业“退城入园”,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四是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参与国企改革和联合重组,改善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等,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五、 强化开放招商,承接产业转移。根据产业链图谱谋划制定招商路线图,加快产业化招商;加快推进集群化、市场化招商,实现由优惠政策招商向优化服务招商转变。构建大开放发展格局,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对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主动接受辐射;积极谋划推进“无水港”建设,建设出海大通道;加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对接,促进区域经济联动发展。
六、持续开展竞赛活动,激发企业发展动力。在列入“131”工程的企业间开展“赛发展、赛贡献、赛创新、赛文化”四赛活动,建立市级、县级领导干部联系参赛企业制度,选派市直副县级后备干部到参赛企业挂职锻炼,指导企业开展竞赛活动,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七、构建长效机制,深化企业服务。健全落实领导分包重点企业、工业合力团推进、企业服务联席会议、首席服务员等制度,实现企业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企业服务综合窗口平台,畅通企业问题受理渠道;建立企业服务台账,实行企业问题转办单制度,形成部门联动、快速办理企业问题机制。
八、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加速推进产业集聚区4G和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加强信息服务设施建设。实施企业资源计划体系、生产制造执行体系等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产品智能化、过程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商务电子化。制定专项规划,深入推进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两化”融合发展步伐,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产业发展与工业转型升级融合互动、协调发展。
九、 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加强企业人才培训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资源保障。每年对列入“131”工程的企业评选出20名优秀企业家,予以物质奖励,并增加“131”工程中企业经营者在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中的名额比例。
(濮阳市工信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