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更要有大胸怀

04.05.2015  21:03

黑龙江省甘南县甘南镇东郊村村民孙洪祥与甘南镇副镇长杠上了。13日上午,孙洪祥和母亲前往镇政府询问自家土地分配问题时,被副镇长郝占举“打了几耳光”。(来源:澎湃新闻  2015年4月22日)

看到这则新闻,不由得让我想起日前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让一让  六尺巷》,文章旨在劝官员要多礼让。古来官民之间,亦讲求“让”。让礼一寸,得礼一尺。能否礼让百姓,考验着为官者的胸怀气量、德行风度。明朝京官董笃行和清朝尚书张英,面对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一个劝老母亲“让出两墙”,一个劝家里人“让他三尺”,皆成就官让民的典范。“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尽管有矛盾龃龉,为官者若是礼让在先,百姓自然礼随其后。

这场纠纷起源于村民去镇里反映土地分配不公,讨要说法,本来就是带着情绪和怨愤的,所以言辞过于激烈,甚至带有了侮辱性的语言,随后爆发了冲突。因为村民提供的视频不太清晰,是否打人已经无法进行考证,但是作为基层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实应该具有更宽广的胸襟。

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每天要面对的都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老百姓,民找官,要么是来反映问题的,要么是来解决事情的,都是带着需求和情绪的,如果在面对群众的怨言、牢骚时,领导干部满脸不高兴,甚至一跳三尺高,矛盾冲突恐怕就无法避免了。老百姓有抱怨,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害,激动甚至急眼,也是人之常情。即使干部因此受了点委屈,与维护百姓利益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说,老百姓决不是蛮不讲理的人,土地争议、拆迁纠纷、道路摆摊之类的问题,并非没有调解之道。许多时候,就看当干部的能不能撂下脸面、抛出真心,解开老百姓心中的疙瘩。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举手投足间礼让几分,反而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俗话说,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对群众的谦逊礼让是为官者的优良品质。基层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群众打交道,首先就应当自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百姓利益为重,以百姓之心为心,处处为人民着想,事事同人民商量。朴实的老百姓其实并非都是“刁民”,你让他一尺,他也会敬你一丈,都说老百姓是“衣食父母”,被他骂两句又何妨。

》新闻热线:0371-659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