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县规下工业企业发展状况调查分析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有一定份额,是工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孕育大工业企业的“温床”。2014年三季度,尉氏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增速为14.6%,而规模以下工业则按2.7%的乏力增长左顾右盼(上半年增速为4.2%)。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发展滞后现象已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所关注。中小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需要各方合力下大力气解决。当前,在做大做强企业的同时,要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壮大规模以下工业,使其成为拉动尉氏县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一、尉氏县规下工业现状与特点
截止2013年底,全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数为90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为269户(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规下工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数的77.1%。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征:
1、多数规模小,销售不稳定。尉氏县大部分规下企业依旧走看订单吃饭的老路子,有订单开工,无订单停业。同时由于大部分企业在乡镇,受当地劳动力方面的制约,农忙、过年停工现象普遍。
2、多为初级加工,技术含量低,利润微薄。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多为高耗能、高成本、低附加值的行业,产品大多数是以地方资源的初步开发利用,缺乏对产品的深加工、细加工、产品价格无法提高,利润空间难以扩张。
3、劳动力质量较低, 工作效率不高。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中,微小企业占多数,产品粗加工居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规下工业用工需求一定程度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就业压力,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工作效率低下,造成新技术难推广,生产相对落后的现状。
二、 尉氏县规下工业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明显受着内外诸多因素的制约,经济机体的内在活力不足,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1、生死变动频繁。由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独立性、抵御风险的能力、市场销售的稳定性等都远远小于大中型企业,在技术装备、人才储备、管理决策、资金筹措及市场信用等方面均比较脆弱,难以适应外部突发事变。因此生死变动频繁既是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的一个最显著特征。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加大,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转化为劣势,每年既有一些企业诞生,也有不少小企业停产、转产、搬迁或倒闭。
2、产业链形成滞后,持续发展能力弱。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大多分布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低技术产业过多,技术工艺水平较高产业的企业偏少;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含量的产品较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给规模以下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3、资金短缺,企业融资困难。资金问题是规模以下工业经济发展的羁绊。受现行金融体制影响,规模以下工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企业资信度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筹融资困难。虽然国家已出台了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有关优惠政策,但贷款难问题多数企业仍未解决。
4、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机制滞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上粗放式的经营管理,科技创新意识薄弱,科技开发投入不足,缺乏技术人才培养机制,结果导致企业布局分散,形不成聚集效应,生产经营短期行为,产品市场竞争力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尉氏县规下工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尉氏县规模以下工业数量多、分布广、变化快, 要从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上给予规模以下工业长期预期,出台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措施,多方面加大对规模以下工业的扶持力度,助推中小企业健康成长,持续发展。
1、政府给企业以政策扶持。政府要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各项工作。一是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要对企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扶持,不断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政府应以实施微小企业成长工程为主线,对成长性好的微小企业从财税支持、技改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使其做大做强。以融资服务为支撑,鼓励民间投资,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帮助微小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不以绝对的规模化进行区别对待,引导和支持微小企业向产业集群化方向发展。
2、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规模以下工业的结构调整纳入整个工业结构调整的总框架,利用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导向对小企业进行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牌产品为中心,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扬长避短,努力实现规模以下工业由目前分散、杂乱、小规模的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从而全面壮大规模以下工业经济。
3、拓宽投融资渠道,增强总体实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开辟私营企业融资的新途径,要制定灵活多样的企业信贷制度,为中小企业的直接或间接投融资拓宽渠道。金融部门要积极扶持那些市场销路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要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大力吸引外资以解决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为培育规模以下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提供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