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将士血战三万日军守许昌 守军大都壮烈牺牲
当年守城将士在文峰塔下誓师
吕公良一家合影 资料图片
2015年4月29日,许昌市烈士陵园,抗战名将吕公良之子、75岁的吕行素来到父亲墓前凭吊。
71年前,一场惨烈的城市保卫战在古城许昌进行,3000多名中国守军浴血抵抗3万多名日军的进攻。这场战役的中国守军指挥官就是吕行素的父亲、国民革命军第15军新编第29师师长吕公良。
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吕公良位列其中。
上周,记者来到许昌,见证当年保卫战的文峰塔巍然矗立,吕公良将军墓地静穆地置身于苍松翠柏中,不时有参观者到来,凭吊那场城市保卫战和守土将士。
郑州晚报记者 张翼飞 文/图
文峰塔下誓师:
城存与存 城亡与亡
1944年春,日本侵略者欲挽救因太平洋战争惨败而导致即将覆灭的命运,出动16万兵力,发动“河南会战”,史称“豫中会战”。当年4月,日军第37师团等部3万人进犯许昌,吕公良率领3000多名中国军人坚守抵抗。
虽然部队装备落后,面对10倍于己的强敌,中国守军紧张备战:修明碉暗堡,筑机枪掩体,设铁丝网,深挖战壕、埋拉线地雷,做好决一死战的充分准备。
4月23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文峰塔下,军民誓师大会上,吕公良慷慨激昂地说:“守土抗战,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念,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会后,当场处决了3名汉奸,以示抗日决心。
4月28日,日军进攻许昌北门遇挫,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被打乱,不得不继续增援,集中火力攻占南门。4月29日,日军全面包围许昌。30日从拂晓至中午,日军连续发起4次冲锋均被击退。16时,日军集中兵力进攻防守薄弱的西关、南关,吕公良坐镇南门指挥。17时,日军组织敢死队从城南角跳进护城河,利用炮弹、炸弹掩护逼近城下。当晚,西门、南门被攻破,中国守军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巷战。5月1日凌晨,全城失陷,伤亡过半的中国守军被迫弃城突围。
堂堂军人躯可捐
民族气节不能失
为了不让军旗落入日军手中,吕公良含泪将军旗焚烧。身着黄呢将军服的他十分显眼,部下劝他更换便衣逃出,吕公良凛然正色道:“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虽死犹荣,岂能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
突围战斗中,中国军队被分割包围,吕公良和几名随从转移到城郊的于庄、苏沟村交界处时,遭到日军伏击。
参与当时战斗的日本兵冈野回忆:(机枪扫射中)一名中国军官从马上摔落,几个人冲向落马军官,用中国话高喊:“投降,投降!”负伤军官忽然坐起身来,喊道:“不投降!”他用手枪连开两枪,打中冲在最前面的淳边定六郎。
吕公良牺牲时年仅41岁,后被追授为陆军少将。
战前,吕公良的妻子方莲君带着儿女来到许昌看他,他只让副官接待。次日清晨,方莲君走时,他才和妻子匆匆见了一面,嘱咐她说:“如果我牺牲了,也是尽到了军人的天职,是全家的光荣。”当晚,吕公良给妻子写了一封信,也成了他的遗书。
是役,3000多名中国守军大都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战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986年,民政部颁布吕公良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吕公良位列其中。
(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