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河南省2015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25.08.2015  11:59

豫安委 2015 17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

为扎实推进我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省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制定了《河南省2015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并确定将洛阳市、济源市作为省级试点。现将《方案》印发你们,望洛阳市、济源市按要求认真研究落实。其他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也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计划,先行先试,共同推进我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附件:河南省2015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

                                                  2015年8月20日

附件:

河南省2015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升安全发展能力,省政府安委会决定在洛阳市、济源市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试点目标

通过试点建设,为我省全面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成功经验,示范引领和典型带动全省各地深化安全生产监管机制创新,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推动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体系运行。

洛阳市、济源市政府应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改自报管理办法》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确立工作目标,明确辖区内各级、各部门的任务和责任,不断强化法律法规、规章规程和隐患标准清单制定以及“互联网+安全生产”等基础性工作,推动企业建立安全隐患自查、自改、自报机制。

    (二)健全标准清单,夯实企业基础。

1、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制定针对各行业(领域)及各种类型企业的隐患排查标准清单。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对企业进行安全检查工作中,要以隐患排查标准清单为主要检查内容,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现安全隐患排查、评估、处置、上报、督办、整改、销号等系统的隐患风险管控。

2、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并指导企业结合实际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指导企业编制符合各自实际的个性化隐患排查清单,明确排查事项、排查内容、排查频次、责任单位及责任人,推动企业、车间、班组、岗位全员参与、自主排查隐患,完善自查自改自报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整改、销账的闭环管理。

      3、安全监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企业如实报送重大隐患,对于执法检查发现未如实报告的重大隐患要从严处罚。

    (三)优化信息系统,提高数据质量。

1、试点地区要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系统。洛阳市要充分依托本市现有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基础,扩展完善其系统功能模块集约化,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相关功能模块的集成和兼容,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本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确保实现纵向与企业和属地连通,横向与有关部门连通。

      2、隐患排查治理信息平台须符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隐患排查治理数据规范(修订)>等4项规范规则的通知》(安监总厅规划〔2014〕97号)要求,满足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信息平台数据交换共享的软硬件条件。

      3、参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模块及功能设计方案(试行)》(见安委办〔2014〕14号),完善优化本地区信息系统,须包括提醒警示、统计分析、企业绩效评估、执法检查记录等功能模块。

      4、企业须按年度在系统中更新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排查标准清单、整改治理效果评价和统计分析报告。

      5、规范企业隐患信息填报,控制隐患数据空项率不得高于数据项总数的10%。企业报送隐患的周期为每月至少一次,重大隐患要随时报告,并附带图像信息。

      三、工作安排

    (一)筹划部署阶段(2015年8-12月)。

      洛阳市、济源市各自要制定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进度安排,建立健全有关政策规程和制度标准,完善信息平台功能,组织开展基层监管部门和企业培训。

    (二)推动实施阶段(2016年1-6月)。

      各试点地区推动要辖区内各有关部门对企业开展摸底调查、分级分类等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指导服务,规范企业查报和系统运行,隐患数据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实现互联互通和实时交换。

    (三)总结提升阶段(2016年7月-12月)

洛阳市、济源市进行自评,总结经验。省安办将组织对试点工作进行验收,并召开全省总结交流推广会。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推动,健全工作机制。

  1、洛阳市、济源市政府要成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政府要确保建设资金到位。要求组长由政府分管安全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下设由安全监管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组,将体系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检查落实。

      2、设立专门日常工作机构,明确具体专职工作负责人,借鉴先进经验,优化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制定试点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建立多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体系建设各项工作。

    (二)抓好宣贯培训,典型示范带动。

      要强化集中培训,重点宣贯查报程序、标准清单编制、信息系统应用、手机APP掌上安监等方面的要求,使基层监管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统一认识、明确职责、掌握操作方法,完成企业调查摸底,登记建档和注册入网,确保体系建设落地生根。

    (三)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1、强化绩效评估考核。省政府安委会要加大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中的权重,建立并逐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绩效量化指标,强化绩效考核。

洛阳市、济源市要同步研究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绩效评估办法,对企业安全隐患整改治理情况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监管工作进行绩效评估、定级分类、创新差异化监管方式,提高监管工作的实效和水平,真正实现隐患整改的闭环管理,提升监管执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企业本质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2、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成果应用。依据企业体系运行质量和隐患排查绩效考核,在监管频次、监管内容、安全生产信用评级等方面对企业实行精准化执法和差异化监管,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

      3、提升对海量隐患“大数据”利用能力,加强对安全生产周期性、关联性等特征分析,探索安全生产预测预警的路径和方式,为日常监管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4、省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成果与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费率浮动、企业和试点地区安全信用评级等挂钩等激励约束措施,推进试点地区体系建设创新发展。省安委办要制定对试点地区安全生产年终目标考核时予以加分等鼓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