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山”学唱河南坠子 架桥中法文化交流

24.06.2014  10:54

        法国洋弟子李霁霞行三鞠躬,拜河南坠子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爱华为师。

宋爱华老师向洋弟子李霁霞传授打简板技艺。


  中国侨网郑州6月19日电(王秋兰)喜欢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法国女郎李霁霞曾经到中国留学,学相声、当嘉宾、做主持……后来在中国小有名气的她还享有“女大山”的称号。近日,曾经多次来到河南的李霁霞再次来到河南郑州,以中国传统方式三鞠躬,正式拜河南坠子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宋爱华为师,成为唱河南坠子的第一个老外。

  河南坠子源于侨乡河南,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汉族曲艺形式。约有一百多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山东、安徽、天津、北京等地。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今称坠胡),且用河南语音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

  对于刚结束不久的拜师仪式,李霁霞仍然非常高兴和激动,幽默、风趣的她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我非常喜欢中国的传统艺术,自己能够进入河南坠子的艺术圈子,这也是一种缘分,我更荣幸的是拜宋爱华老师为师”。另外,到中国学习民族艺术文化,李霁霞还希望自己能成为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桥梁和纽带,以更好的促进法国和中国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李霁霞告诉笔者,她与宋爱华老师认识多年。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她都会去宋爱华家中去看望她,与他们一起吃饺子,一起出去玩。在李霁霞的心中,宋爱华就是她的亲人。“宋爱华老师是一位非常善良的人,她一直把我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有时候,还会亲切的叫我‘乖乖’,听到这么亲昵的声音我心里真的好开心。多年以来,她曾经看到我开心的时候、难过的时候……对我非常非常了解,所以,拜师仪式的举行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匆忙的事情,而是一件好多年的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打简板,唱河南坠子,对当地人来讲就已经很有难度了,对一个老外来讲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李霁霞坦言:“简板比较粗,然而女人的手又没有这么大,而且还需要很大的劲,简板一定在手中放对位置,而且在整个过程当中,一定不能乱晃。怎么来说呢,简板不仅可以打节奏,也可以充当各种道具。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有技巧和魅力的一种乐器。”

  其实,在正式拜师之前,李霁霞就已经开始在家里练习打简板,每次练习打简板时,在周围居住的邻居听后都感到困惑,起初以为她是在打蚊子,后来才知道她在练习打简板。“我的家里养了一只猫,平时在家懒洋洋的,每天都在睡懒觉。当看到我拿起简板的那一刻,它就睁开眼睛一直盯着我,当我打出节奏的那一刻,作为家里唯一观众的它一溜烟的就跑掉了。但是这个时候即使没有观众,我还得继续练习,因为功底不够深,所以我更应该勤奋的去练。”

  谈到现在学习中的最大障碍,李霁霞说,由于功底不够深,在打简板时,那个“嘭”“咔”“嘭”“咔”的节奏不是很快。慢的时候还很ok,目前还做不到那种快节奏的。另外一个障碍是河南方言。河南的坠子唱起来用的就是河南方言,虽然能说出一些地道的河南话,但毕竟是一些简单的短语,如果想成段的唱起来,对于她来讲也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换一个角度来讲,在外国学会当地方言恰恰是她更好的去融入、体味当地的生活的一种方式。

  从1999年以来,李霁霞曾经多次来到河南。当笔者问及到为什么多次来到河南时,风趣而又幽默的她说道自己也是“河南”人,正当笔者感到惊诧不已时,她说:“我的家乡在法国巴黎塞纳河以南,当地人都称自己是‘河南人’,所以说我是‘河南人’,然而在中国也有河南,所以感觉与河南特别有缘。”

  “时间越久,到河南的次数就越多,认识的河南朋友也就越来越多。现在已经拜宋爱华老师为师,我以后到河南的次数肯定会更多。”

  李霁霞比较喜欢追求各个方面的艺术,她说,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很多的坎坎坷坷,有时候会让自己感到很不舒服,但是艺术却能把生活变的更美,丰富多彩,能让一个人生活的很快乐。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有很多,如果宋爱华老师在其他国家有讲座或者演出的话,她可以帮忙当翻译,把河南坠子发扬光大。

  “常言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现在已经拜宋爱华老师为师,从现在开始我要尽最大的努力学打简板,唱河南坠子,让河南坠子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河南坠子,让河南坠子再创辉煌。”李霁霞满怀信心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