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回落
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具有建筑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下同)延续了2014年以来小幅回落态势,建筑业总产值增速持续回落。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完成42.10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较2014年全年回落3.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9.9个百分点。
一、建筑业运行特点
(一)本年新签合同额小幅增长
一季度,全市建筑业签订的合同额为121.44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74.94亿元,同比增长6.0%;本年新签订合同额46.50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签订合同额回落2.6个百分点。新签合同额的小幅增长,说明施工任务不足,发展后劲有待加强。
(二) 建筑总产值增速 持续回落
一季度,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10亿元, 同比增长4.5%,较上年同期回落9.9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为32.38亿元,同比增长7.2%,较上年同期回落1.0个百分点;安装工程产值为8.12亿元,增长1.6%,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2.9个百分点;其他产值1.59亿元,下降23.0%。
(三) 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快速下降,比重回落
一季度,建筑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为460.6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9%。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145.7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4%,增速低于施工面积增速33.3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5.4%回落到31.6%,回落幅度达13.8个百分点。
(四)在外省完成的产值增速回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建筑市场的日益开放,建筑业企业竞争意识不断增强,全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拓宽外埠市场,使得在外省完成产值增速回升。一季度,全市建筑业在外省完成总产值11.44亿元,同比增长6.1%,较上年同期回升10.5个百分点,所占比重由去年同期的26.8%上升到27.2%,上升0.4个百分点。
(五)亿元以上企业快速增长,对全市总产值的贡献率较大
一季度,亿元以上的企业9家,共完成总产值18.09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市总产值的比重为43.0%,对全市总产值的贡献率高达259.4%,拉动全市增长11.7个百分点。
二、总产值增速回落原因
(一)一、二级资质企业总产值下降,下拉全市总产值增速回落5.8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有工作量的一级资质建筑企业20家(无特级资质企业),比上年同期减少1家,完成总产值12.63亿元,同比下降18.9%, 低于全部建筑业总产值增幅23.4个百分点, 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1.7%,下拉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3.9个百分点;二级资质企业共93家,完成产值16.60亿元,同比下降4.3%,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7%,下拉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回落1.5个百分点。
(二)国有企业多项指标增速下降
一季度,全市国有企业共6家,比去年同期少3家,签订合同额7.53亿元,同比下降30.3%,较上年同期回落55.5个百分点;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04亿元,同比下降54.8 %,较上年同期回落68.0个百分点。其中完成建筑工程产值0.21亿元,下降93.3%;安装工程产值2.67亿元,下降22.3%;其他产值0.15亿元,增长25.9倍。
(三)有工作量企业数量的减少,影响全市建筑业总产值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市有工作量的建筑业企业183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同比下降6.2%。今年15家企业无工作量,去年完成总产值0.73亿元,影响全市总产值增速下降1.0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部门的支持力度。要将建筑业列入市重点扶持产业,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抓大育小、整体推进。一是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针对层层转包和垫资施工问题,要建立健全信用监督和失信惩罚制度,激发建筑企业的发展信心。二是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增加本地企业工程中标率。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含政府投资占主体的项目),应优先考虑由本市施工企业承接, 尽量向本市有效益、守信用、有信誉的建筑骨干企业倾斜。
(二)进一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住建部门对于掌握的信息要定期与统计部门交流沟通,及时督促新成立的建筑单位到统计部门申请入库,上报统计报表。
(三)进一步深化建筑企业的改革,形成产业内的协作竞争机制。对小企业和部分中型企业来说,发展专业化生产能力,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型建筑企业应集中于生产技术密集程度高的领域,加大建筑科技创新力度,力争做大做强,形成“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的产业内的协作竞争框架。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