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婴到巨星”,孙杨讲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01.08.2017  11:14
  原标题: “大白杨”撑起中国游泳新时代

  记者 郭剑

本届游泳世锦赛,孙杨实现了从”巨婴“到”巨星“的转变。视觉中国供图

  “休息了3天,人有点儿钝了,不过上午能游出这个成绩还算不错,毕竟我3年没游过接力了。而且我是最后一棒,人家最后一棒都是100米自游泳的高手,是靠这个吃饭的。其实我前50米还行,转身回来有点儿不知道怎么游了,看来以后速度方面的训练还要加强。”布达佩斯当地时间7月30日中午,2017国际泳联游泳世锦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男子4×100米预赛,李广源、闫子贝、李朱濠和孙杨出战,最终4人组以3分33秒50排名第七的成绩晋级今晚的决赛,压阵的孙杨在预赛结束后走过混合区,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告诉记者,他还希望可以在今晚的决赛里带着大家共同作战,“大家都很累了,我们会一起努力的,其实这两天包括中心领导和教练也都说了,结果不是最重要的,不过我是以队长的身份带大家比赛,责任和压力跟自己比赛时候不一样。”可决赛前传出,余贺新将接替孙杨出战。

这是孙杨抵达布达佩斯的第15天。在这15天里,孙杨每天从驻地到赛场两点一线,他不知道这个以风景优美著称的城市是什么样子,只知道热身池和比赛池的水温——中国游泳队在离开布达佩斯的前夜安排了坐船夜游多瑙河的项目,来犒劳队员这两周来的辛苦,这已经是游泳队的教练和队员在这里可以享受到的最大福利。

  “回去以后歇两天马上就要接着练了,不到一个月就是全运会,我还要去香港特训。”孙杨说自己没有更多的休息时间,很多时候他所谓的休息,仍然是不停歇地训练,只不过恢复性的训练在强度方面会有所减弱,“去香港练是因为我怕热,特别怕出汗,香港相对凉快一点儿,安静一点儿,我对那边的训练池感觉很好。”

  和比赛时的精疲力尽相比,事实上大强度的训练几乎每天都让孙杨处于“崩溃的边缘”,但孙杨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宿命”,“明年的亚运会,然后东京的奥运会,我总要向着自己的目标去努力,我也许还会比100米,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就像以前我主项1500米,谁能想到我还能游200米?谁能想到200米和400米还能兼项?还不都是训练逼出来的?况且练练100米可能会对200米有些帮助。”

  最解气、最硬气的金牌

  在本届世锦赛上,孙杨的200米金牌和400米金牌的确都是被训练“榨”出来的,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800米和1500米的力不从心,“这次世锦赛我给自己打85分到90分吧,唯一的遗憾是800米没比好,如果我能再多休息一天就好了。”

  800米的第五名,成为孙杨念念不忘的遗憾。但200米和400米两块金牌是孙杨送给自己和教练、亲人的最好礼物,同时也是对质疑言论的最好回击——从2016年里约奥运会,到本届游泳世锦赛,澳大利亚人霍顿总是在公开场合抨击孙杨。不理会霍顿的无理言辞非常容易,但更重要的是,孙杨一次又一次用干干净净的金牌证明着自己的清白。

  让霍顿喋喋不休的,还是孙杨2014年5月参加全国游泳冠军赛时被查出尿检阳性,违禁物质是曲美他嗪(2014年年初被补充进禁用名单)——这可以算是一起“冤案”,在反兴奋剂中心7月召集的听证会上,孙杨拿出足够充分的证据(病史、医嘱)证明从2008年开始使用“万爽力”(盐酸曲美他嗪)来治疗自身的心脏不适症状,他同时证明使用这种药物不会提高自身运动成绩,而自己并不清楚曲美他嗪已经在年初被列进禁用名单,这些理由符合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关于“误服减免”的规定,孙杨最终遭3个月禁赛处罚(当年5月17日至8月16日)。

  这3个月的禁赛给一直戴着有色眼镜“观察”中国体育的国际舆论留下话柄—— 长期以来,中国体育的进步在西方某些媒体眼中“不可思议”,他们的惯性思维认为在体能类项目上,中国运动员只有依靠药物才能成为世界第一,他们不愿承认中国运动员和中国体育的整体进步。 尽管对中国体育的诋毁只是少数现象,但影响仍然恶劣。

  中国游泳确实曾在历史上留下过难以洗清的污点(1994年广岛亚运会、1998年澳大利亚珀斯世锦赛发生的兴奋剂事件),这让孙杨只能靠他和他这一代运动员不断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大赛年孙杨仅在赛外接受的药检(包括尿检和血检)就超过20次之多。

  事实上有国内从事生物学研究的反兴奋剂专家曾经和记者探讨孙杨以及众多中国运动员身处的不公平舆论环境,一个可以令人普遍接受的观点是“那些人并非憎恨兴奋剂,而是憎恨中国运动员获得了他们认为本该由自己获得的金牌”——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世界反兴奋剂组织官方网站最近一期的统计报告(2015年),在这一年中,俄罗斯、意大利、印度、法国、比利时、南非、土耳其、朝鲜、美国、伊朗违禁数量排在前十,这清楚证明在反兴奋剂问题上,中国体育界所作的巨大努力没有白费。

中国泳坛“一哥”孙杨的清白,让他所收获的金牌闪现出最大价值,中国游泳也因为他的存在,不断向世界展示着中国体育的承诺与突破。

  从“巨婴”到“巨星”

  如今大家看到的孙杨,谦逊有礼、自然大度——3年前,这对很多采访游泳的记者来说,还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很像是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从懵懂的“男孩”成长为有担当的“队长”,从心智不全的“巨婴”进化为顶天立地的“巨星”,孙杨在2016年和2017年的成熟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却又顺理成章——年少轻狂的男孩儿突然变成了沉稳大气有担当的男子汉,这在生活中并不少见,而现在转头回看伦敦奥运会后一度红得发紫的那个“孙杨”,已经令人感到“陌生”。

  “空姐女友”、“无证驾驶”、“师徒反目”,几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统统发生在2013年,这样的坎坷放在奥运冠军、大众偶像身上,足够引发巨大的舆论压力,是继续随心所欲还是回归泳池摒弃杂念,孙杨最终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大家容易忽视的是当时孙杨年仅21岁,这是一个多数同龄人还在大学中纠结找工作和继续上学的年龄,事实上就算是被专业体制“养”出来的孙杨,也已经比同龄人的心智早熟许多,只是偶像光环会放大他的所有劣迹。

  里约奥运会前半年,孙杨在澳大利亚集训时右脚第5跖骨疲劳性骨折,为了养伤,他缺席当年冠军赛,然而4月高原集训之后,孙杨右脚第4跖骨骨折,这时距离奥运会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保守治疗的方案让孙杨准时出现在里约赛场。在这里,孙杨400米自堪堪失冠,200米自扬眉吐气,1500米自因低烧未进决赛,整体成绩虽有遗憾,但他心态上的成熟却让大家明白,孙杨仍是最值得信赖的泳池“一哥”。

  “一哥”的荣誉完全来自于超常的付出。在抵达布达佩斯之前,孙杨先后在昆明高原和澳大利亚特训,这已经是他的“保留曲目”,在备战冲刺阶段,孙杨在香港“独训”,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魔鬼特训”——在平时就挑战极限的训练量上继续加量,事后孙杨笑着“自黑”:“我在水里就哭了,还有一次在水里时,我真想上岸换衣服走人,再也不练了。”

   超乎常人想象的付出才能带来超乎常人想象的成就,这次出征自己的第六届世锦赛,孙杨信心十足 ,“其实现在心态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这十几年下来,我不是当初刚出道的时候了,我看现在那些小队员在比赛里紧张的样子就想到我当初也是这样,现在需要更多‘保持’,所以要克服的困难比当初还要更多一些。”

  奠定伟大 无愧时代

  孙杨对于中国游泳的意义当然不仅仅是金牌那么简单。

  翻看10年前(2007年)墨尔本游泳世锦赛的成绩单就会知道,那一届中国游泳队获得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铜牌和男子200米蝶泳银牌(吴鹏),只算是世界泳坛上一股微不足道的力量,在中国军团力求全面突破的北京奥运会前夕,中国游泳队这个成绩显得有些刺眼,但幸运的是,那时已有年轻选手卧薪尝胆孕育破茧而出的那一刻。自2009年罗马世锦赛开始,张琳、孙杨、叶诗文、赵菁、刘子歌、焦刘洋等一大批优秀运动员成长、成熟起来,他们用艰苦卓绝的付出,帮助中国游泳项目洗刷曾经的耻辱,奠定进步的基础。如今孙杨在自由泳项目上缔造了一个时代的辉煌,他是自由泳项目当之无愧的王者,他让中国游泳理直气壮展示大国形象。

  “孙杨是不可复制的,他从200米自一直到1500米自的世界冠军都拿了,这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这是中国游泳的骄傲,也是中国体育的骄傲。”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说,“这届世锦赛孙杨拿了200米自和400米自的金牌,已经非常不容易,近半年来他的训练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项展开的,800米自和1500米自的练习,其实不是非要在这两个项目上让他拿金牌,而是希望通过训练,让他的能力更加‘丰满’,让他提高整体实力,把自己的个体能力做大、做强,至于孙杨未来要参加什么项目,要在每一项大赛之前根据他的体能储备情况作决定。”

   25岁的年龄对游泳运动员来说不再年轻,本届世锦赛放眼望去,1995年至1999年出生的队员正憋足劲向前辈们发起冲击,让自己取代他们站上领奖台,这是竞技体育不变的铁律。 而在体能层面,孙杨已经没有任何优势,他能做的,就是在更加严苛的训练中不断向自身体能极限推进——无论大家多么心疼孙杨,但作为一名伟大的运动员,在泳池中燃烧掉自己的所有能量,正是他苦苦追求的极致目标。

  3年后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应该是孙杨最后一届奥运会,那时的泳池里很难再有比孙杨年龄更大的选手,孙杨会以怎样的姿态再次征服世界?结果未知,但一个竭尽全力的孙杨无论如何谢幕,都无愧于王者称号,都无愧于中国游泳这个好时代。

游泳中心主任:孙杨在东京奥运会不是必须游800米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27河南新闻图片网
游泳中心主任:中国队有潜力,会开放地看世界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刘大庆27河南新闻图片网
孙杨不哭 我们为你骄傲
孙杨不哭,竞技体育没有常胜将军,河南新闻图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