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两会】委员建言:水质咋样 公众应第一时间知道
原标题:省政协委员张有成建议建立全省统一的水质监测平台——
水质咋样 公众应第一时间知道
中国甘肃网1月19日讯 据西部商报报道(记者 张文博 马莉)昨日上午,政协甘肃省委员会十一届四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13位省政协委员就新能源基地建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非公经济发展、以及水资源利用和污染防治等热点议题做了大会发言,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建立独立的第三方水质监测平台,使得公众对水质有第一时间知情权。
省政协委员张有成:
建立全省统一的水质动态监测平台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省应建立统一的水质监测平台,该平台应为第三方独立机构,监测项目直接向社会公众公布,使得公众对水质有第一时间知情权。且水质监测平台由现有环保、水利、农牧、建设等部门的水质监测机构合并组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三是水质监测平台的取水点等应考虑各部门历史数据的可延续性。
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水量、水质均呈现下降态势。同时,由于地下水管理分属国土资源及水利等多个部门,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取水点、水质化验等衔接问题。对此,建议我省拨付资金,支持地矿部门继续开展地下水监测工作,保证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延续性。同时,将地下水水源地管理提升至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水平,禁止在地下水水源地批复地产及工业项目,积极开展河西地区地下水水质与水污染监测,制定地下水污染的防治规划,为地下水资源保护、饮水安全保障和区域人口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在工业项目的建设中,对不同行业、不同工业项目采取阶梯水价的办法,推动水资源利用的市场化,以限制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发展,促进全省的产业升级;建立水资源、排污指标交易制度,使企业用水指标、排污指标实现市场交易,在控制水资源总量、排污总量的前提下,以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分配。
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加重以风光电为主的新能源建设的分量,向国家争取更多的风光电装机配额。
省政协委员柴绍豪:
“十三五”末全省风光电总装机应突破5000万千瓦
由于配套措施未及时跟上,导致我省部分风电场、光伏发电站出现了“弃风”“弃光”现象。目前,甘肃风电装机只占可开发量的约八分之一,光电装机不足可开发量百分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开发条件优越,我省风电装机虽然达到了1252万千瓦,占比还不到全国的十分之一,也仅相当于内蒙古的一半,与国家对我省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战略地位还不匹配。我建议在编制“十三五”规划时加重以风光电为主的新能源建设的分量,及早谋划、超前实施,向国家争取更多的风光电装机配额,使我省风电装机每年不少于500万千瓦,光电装机每年不少于150万千瓦,到“十三五”末全省风光电总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
具体来说,建议安排专项指标配套建设以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抽水蓄能、化学储能等为主体的综合电源建设项目。根据可行性论证,在河西地区规划新建风电1000万千瓦、光电(含光热)500万千瓦、抽水蓄能120万千瓦、化学储能10万千瓦和可间歇用能项目,无需再建新的调峰电源,可实现新能源基地的自我调峰,真正实现近零排放,并对新能源富集地区实行差别电价,鼓励符合条件的发电企业与用电企业直接交易并给予电价优惠或补贴;对新能源企业与重点耗能企业的直供电试点项目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扶持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推进电解水制氢、智能微网、弃风弃光供热等间歇性用电项目的示范应用。
改变“重新区、轻旧区”“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新区建设的同时重视旧城区的改造规划,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破解城镇短板。
省政协委员张全新:
城镇化应重视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
我省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普遍存在城镇规划相对滞后,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不够完善,城镇建设资金也存在不足。
基于此现状,未来应高度重视城镇规划工作,做到城镇总体规划与国民经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衔接协调;改变“重新区、轻旧区”“重地上、轻地下”的做法,在新区建设的同时重视旧城区的改造规划,改变旧城区“脏、乱、差、堵”现象,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不断破解城镇短板。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城镇功能,做好扩容改造、并网联网等工作,提高污水处理率、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不断扩大城区集中供气、供热面积;整合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专项资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资、共同开发的思路,扩大对外招商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城镇项目建设,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