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云南支教带着黄瓜上性教育课 学生羞涩不敢看
图片跟文字无关
岳昕已离开学校两个多月,其大胆的教学犹如一块石子投入到平静的湖面,在女生心中激起了一层又一层涟漪,也在学校的老师中激起了波澜。一些老师认为,性教育要考虑到当地留守儿童较多的实际,有时候知道得越多反而不好。不过,在学校看来,这样的性教育仍然值得提倡。
筹备已久的讲课
岳昕从小在北京长大,小时候父母也没有刻意给她讲过性教育知识。“但网络发达,我经常上国外英文网站,觉得里面讲的两性关系、生命形成很可爱,会自己看一些。”她记得,在小学六年级生物课上,老师试图组织女生讨论青春期的一些变化,比如有没有来月经。但女生很害羞,即便来了的,都说没有。最后,这堂课就这样散了。
岳昕初一的时候,有个卫生品牌来岳昕班上做推广,班长是女生,她把男生叫出去后才让对方进来讲解。
因为这些经历,岳昕加入北京大学爱心社后,就很关注青春期的性教育。“我所在的学校算得上北京最好的中小学,都是如此害羞,在别的地方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个年龄段,是否有必要普及性知识?岳昕做过详细的资料收集。联合国人口基金支持开展的首次“中国青年生殖健康可及性的政策开发研究”指出,“在中国,每100名15岁到24岁的未婚女孩中有4名怀孕”。
“人往往会因为无知而成为艾滋病的感染者、意外怀孕堕胎者。但国外通过性教育,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了解了这些东西。”岳昕说,这次她下载了比较大胆的图片,告诉以礼河联合学校的女生们,生命是怎么诞生的,还告诉她们爸爸妈妈在“造人”时是非常快乐的、自愿的、安全的。
7月28日岳昕开始在以礼河联合学校上课。为了这10天的支教,她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试讲,听取其他支教同学的意见等。这次教案,40%是岳昕在北京完成的。
上课之前,她还针对学校女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结果是,很多女生希望老师能和她们分享一些经验,教她们正确掌握基本的生理生殖知识。同时,也希望多开一些关于生命孕育的课,让她们懂得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等。
问卷调查的结果还显示,全部初二女生和逾九成初一女生都已经历了月经初潮,她们的母亲第一胎生育年龄普遍不超过25岁,然而她们先前受到的性教育只告诉她们“失去贞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却没有告诉她们什么是有保护的性行为,也没有告诉她们性骚扰的基本分类与防范方法。而在40%学生为留守儿童的当地,这样的结果意味着极大的性侵害风险。
编辑:刘丽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