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与生态保护

25.08.2014  18:27
        □本报记者 栾姗 刘洋

      8月24日,嵩山论坛——华夏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2014年会学术论坛——“儒家的现代转化”在嵩阳书院举行。

      苍劲的将军柏下,海内外学者携带著述、“桃李”,回到先人远足前的学堂,展开一段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儒家精神的人文主义具有普世价值,与世界文明互相对话,与世俗哲学互相补充,现代儒家精神关注生态环保,尊重人文关怀。”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杜维明开题切中主旨。耶鲁大学林业与环境研究学院教授玛丽·伊夫林·塔克将这一论点继续深入:“古老的柏树、清幽的学堂、知了的蝉鸣、微风的吹拂,希望在中国的任何学堂里,都可以重塑这种生态系统。

      “天人合一”是儒家关于生态意识的哲学基础。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教授黄勇举例说,程颐、程颢的哲学理论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王阳明的哲学理论是“大人以天地万物于一体”,这些宋、明两朝的教育家的思想核心就是“天人合一”。面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恶化,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视天地万物为一体,自觉地捍卫我们生存的地球。

      “君子与小人吵架,君子不一定能赢,这就像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美国伟谷密西根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倪培民幽默地解读着儒家思想。他说,有时大众文化并不一定是优秀文化,占了上风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对的。儒家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代中国的启迪就是,千万不要陷入经济社会越发展,生态环境越破坏的怪圈。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颇有感触地说:“选址在嵩阳书院览胜峻极、论道嵩山,代表了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和创新,这里就像人身体上的百会穴,散发出浩然正能量。儒家思想跨越千年转化到今天,核心就是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