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农机四抓手促进农业增效

08.01.2016  13:10


当前,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结构发生变化,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已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夏邑县农机局结合全县农村和农机工作实际,狠抓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装备,优化农机配置结构

近几年,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全县农机装备总量稳步增长。2015年,农机总动动力176.2万千瓦。拖拉机29779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35台。联合收获机2905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2154台。大中型拖拉机配套比为1:2.3,小型配套比1:2。按耕地计算,每千亩土地约拥有小麦联合收获机1.6台,玉米联合收获机0.6台,大中型拖拉机2.4台,田间管理机械11台、排灌机械24台,装备结构趋于合理。但是大中型与小型动力、动力与配套、粮食与经济作物、种植业与大中型农业机械的比例还存在较多问题。单项作业、动力小的中小型机具偏多,复式作业、高效能的机具少。就拖拉机而言,小型机械的比重达到80%以上,中小型拖拉机数量较多,作业范围窄,利用率不高,部分中小型拖拉机已超报废处理期但仍在使用,老旧机械“超期服役”现象的存在,能源消耗增多、耕层浅土地产出能力下降,机械效率低,增加了作业成本。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以来,该局着力贯彻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积极争取补贴资金,引导农机服务组织、农民购置大型复式农业机械,落实农机报废更新制度,优化全县农机装备结构,降能耗,提高机械效率。仅2015年,争取并落实农机补贴资金2080.72万元,补贴机具1275台,受益农户830户,推动了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二、抓技术,加快新机具应用

农业机械是应用先进农艺的桥梁和纽带,农机化新技术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损耗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据科学测算,如:机械化深耕深松比浅耕作每亩可增产20—50kg;使用机械进行化肥深施,肥效利用率提高30%左右,增产10%左右;秸秆还田可使小麦增产9%—13%,玉米增产5%—8%;采用小麦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比常规播量减少1/3—1/2,每亩可节约种子3 kg以上,亩增产25公斤左右,增收效果十分显著。一直以来,该局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现场教学、示范演示、典型带动等措施,加大农机新技术推广力度,像深松、秸秆还田、玉米机收、免耕播种等一批农机新技正广泛推广应用。2015年,全县深松33万亩,化肥深施23万亩,玉米机播115万亩、机收89万亩,精量播种245.6万亩,秸秆还田146万亩。仅机械化秸秆还田一项每年全县就可增收节支7300多万元。如今各项农机新技术应用面积正逐年逐步扩大,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增收节本效果十分明显。

三、抓扶持,壮大农机服务组织

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主体多是采用大型复式农机作业,开展耕、种、收、管、运“一条龙”作业服务。大型复式机械不仅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且比农户采用单项作业费用要低。合作社、农机大户已是当前农业生产作业服务中的生力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只重要新生力量。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耕块分散,面积小;合作社基础薄弱,管理不够规范,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等诸多因素制约了农机服务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合作社等服务组织规模小,作业范围窄,流转经营土地少,又制约了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近几年来,该局坚持“参与不包办、扶持不干预”的原则,在人力、技术、项目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从合作社注册到制度建设,从规范管理到作业服务,加强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采取广泛宣传、扶持引导、典型带动等措施,将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合作社作为重点进行培育。同时,鼓励农户以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土地返租等运行机制,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效整合土地资源,逐步实现连片作业。这样不仅解决了小地块与大机械的矛盾,提高了机械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且促进了土地流转,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了农民收入中非农收入的增加。截止2015年底,全县农机合作社82个,农机服务专业户5002户,其中市级示范合作社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服务组织农机作业量约占农作物作业总量的30%,流转土地达16万余亩。

四、抓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人才

新型职业农民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力量。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需要更多兼具市场经济意识和农业技能的高素质农民。2015年底,全县乡村农机从业人员36786人,其中高中文化仅有2126人,文化程度较低。当前农村普遍存在农业劳动力平均素质不高、市场意识薄弱、组织化程度低等现象,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管理模式的经营性农机合作服务组织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数量和规模上达不到要求,组织也不够完善,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难题,必须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近年来,该局以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人才培训、合作社培训为依托,转变培训方式,变普及性培训为提升性培训,突出职业化培训,杜绝培训“零散化、突击化、短暂化”,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人才培训,培育发展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特色明显、效益良好的示范合作社和农机服务大户。在内容上,除了培训生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外,还有经营管理、社会服务方面的内容;同时应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注重理论培训与实践示范相结合,侧重田间实作、技术传授,突出农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截止2015年,该局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开展系统化、连续性的培训8期,培训合作社、农机大户负责人及技术人员800余人次,促进了稳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机人才队伍的发展,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夏邑县农机局 祁长春 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