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底线,三农改革方能行稳致远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要求改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弯不要拐得过大过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打实的事情,不能虚功冒进,唯有如此,才能行稳致远、步步深入
新的一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发力。这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强了顶层设计,不仅对改革方向、目标、路径作出部署,还明确了改革的底线边框,要求农业供给侧改革必须坚守“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三条底线”。“底线”要求的提出,确保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会出现大的颠覆性错误。
坚守“三条底线”,是由国情、农情和改革的内在要求决定的。国情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必须与宏观经济一道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农情上,我国农业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既有与整体经济同样存在的相似困难与问题,也有因区域环境和发展差异导致的各种不同问题,同样是调结构、转方式、改机制,但不必强调整齐划一、齐头并进,而要分门别类、分步推进。
这样的国情、农情,决定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把普遍性与实践性结合起来。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顶层设计的方向与目标推进,不能偏离正确轨道;另一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只是调结构,还要转方式、改机制,有很强的改革创新要求,这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步调、速度、过程、规模等问题上,因地制宜、因时而谋,把解决当下问题与实现长远目标统一。为了确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沿着正确方向探索突破,就需要划定边框,明确底线。
明确了粮食产能、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三条底线”,就要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粮食产能不降低,就是首先在粮食问题上不能有半点闪失,尤其在当前的结构调整中不能搞成简单地调减粮食,宁可把风险打得高一点。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树立大粮食观,把粮食安全不仅建立在产量、数量和投入上,还要建立在品种、质量和效益上,通过科技投入、地力培育和绿色发展确保土地产能,确保需要的时候能产得出、产得好。
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就要求改革必须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同时,要处理好改革有风险、不改革风险会累积的关系,看准了就要大胆地改,提高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农民持续增收这个基本立足点,城乡差距只能缩小填平,不能重新拉大。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就要求改革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承受力,弯不要拐得过大过急。改得好不好,市场说了算;改不改得动,农民说了算。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打实的事情,不能虚功冒进。农稳天下安,农富国才富。这些年农业农村稳定向好,根本原因就是党中央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始终坚持从“三农”实际出发,稳打稳扎,稳步推进。因此,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坚守“底线”,确保行稳致远、步步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