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中枢为肿瘤患儿“拆弹”

21.08.2014  11:09

  (特约记者仰东萍)近日,枢椎部位发生尤文氏肉瘤的12岁小患者明浩,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成功切除肿瘤,并换上了用3D打印技术定制的枢椎椎体。

  据悉,人的颈椎最上部与颅底相连的两节分别为寰椎和枢椎,为方便头颅活动自如,寰枢椎的结构使其成为颈椎中最不稳定、最脆弱的支点。寰枢椎的椎孔内不仅有为脑基底部供血的最大动脉分支——椎动脉,还有穿行其中的脊髓,这里几乎是手术禁区。另外,枢椎的椎体是上细下粗的不规则圆锥形,寰枢椎之间没有椎间盘,仅靠韧带相连。

  今年5月初,明浩脖子开始疼,还出现了全身麻木的症状。7月中旬,在北大三院骨科经过影像学检查、穿刺活检,明浩被确诊为枢椎部位的尤文氏肉瘤。尤文氏肉瘤是一种病情发展迅速、恶性程度高的罕见溶骨性病变,对骨骼具有渗透性或虫蚀样破坏,明浩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脊髓损伤,导致完全瘫痪、呼吸骤停。

  该院骨科主任刘忠军教授团队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为明浩进行手术,手术不但要切除被肿瘤侵蚀的枢椎,还要在第一和第三颈椎之间添上内植物,这样明浩术后才能够抬起头来。

  7月18日,明浩接受了第一期手术,将肿瘤的后半部分取出。为了将前半部分肿瘤取出,并保证头部还能立起来,明浩还须接受第二期手术。

  要想将头立起来,现在国际通用的办法是用钛网支撑。但是,钛合金网笼的支撑力和接触面积有限,抗旋转能力、抗各种屈曲能力都不强,术后相邻的椎体会出现塌陷,椎间高度难以维持。加上钛板有一定厚度,可能造成患者吞咽困难。术后,患者的头部需要固定三四个月,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

  刘忠军团队决定,使用钛合金粉末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枢椎。刘忠军介绍,这种技术在完全模拟枢椎复杂形态的同时,增加了支撑面积,椎体稳定性大大提高,极大降低了患者术后相邻椎体出现塌陷所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7月31日,明浩接受了第二期手术,切除病变的第二颈椎,植入3D打印人工椎体,手术历时4个小时,明浩被恶性肿瘤侵蚀的枢椎,能够清除的部分全部被清除干净。刘忠军将3D打印技术定制的人工椎体放在第一和第三椎体之间,用钛合金螺钉将人工枢椎删牢牢地固定在两个椎体上。

  8月18日,明浩带着植入的3D打印人工定制枢椎,自己迈步走出了医院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