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进入了实质推进阶段。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推动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学徒教育也因其自身特色成为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精髓文化。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的头号制造业大国,越来越多的行业需要大批经过系统扎实训练的优秀技能人才,为顺利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奠定人才基础。
在这一国际国内大环境下,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首先选取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公路监理、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2014年初,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济源市交通运输局达成了共建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协议。该基地位于济源黄河小浪底水库张岭半岛,基地沿线地质复杂、地貌丰富,土质多样,大桥、隧道、涵洞、挡土墙等构造物齐全,为学生进行公路勘测、工程地质认识、养护施工、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等实训、实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学条件。自2014年9月4日起,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分批分期向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派驻1000余名师生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教学,取得了良好成效。
“师傅”手把手教,学生技能突飞猛进
早上7:30,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门前,学生们已经准备好了测量仪器,穿上了荧光衣,以小组为单位列队整齐听候指导老师安排“工作”任务,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工作现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基线丈量、GPS坐标测量、水准仪高程测量、全站仪带状平面图测量……学生的举手投足都显示出专业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拜师学艺”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学院聘请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师傅”,在“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明显转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技能突飞猛进。仅仅经过一个月的锻炼,由他们组成的代表队在2015年6月15日至19日举行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测绘赛中一举取得“1:500数字测图”和“二等水准测量”两项二等奖。他们说:“师傅教的内容立即就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起来,掌握起来特别快!”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公路学院院长游江涛说:“过去的企业顶岗实习,学生只能了解一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多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培养学生成为‘多面手’,为其就业打下了‘宽基础’。”
双导师制,校企双方受益匪浅
为保证学生在小浪底综合实训基地的学习效果和质量,河南交院组织专业教师“跟随”学生进驻基地进行跟踪管理,对学生实施“双导师制”,即学生由企业“师傅”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和管理。
在“双导师制”合作模式里,专业老师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与学生一起上工地接受“师傅”的实践指导,给他们带来了接触行业第一手信息的机会,为“反哺”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师傅”也从专业老师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理论和前沿知识。“双导师制”避免了学校只管教学,企业只管实践,校企相互脱节的弊端,双方都是育人的主体,共同指向用人的终极目标,实现双方各种优势因素的高度融汇。
校企合作,助力学生职业成长
“教育的伟大目标不只是装饰而是训练心灵,使其具备有用的能力,而非填塞前人经验的累积。”美国学者爱德华兹的这句名言,道出了职业教育的真谛。无独有偶,《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也提出,通过学徒制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一直在反复思考如何将“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起来。随着实践的推移,学院借力发展,通过和企业“师傅”一起确定岗位能力,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重构课程体系,找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
专业课程体系的革新,也意味着专业教师曾经运用自如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要同时改变。例如,专业老师借鉴“师傅”的现场教学,在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项测量任务。老师虽然没有要求各小组之间进行竞赛,但同学们却暗自较劲儿,都想让自己的小组拔得头筹,无形中将团队合作、竞争等职业精神融入到了教学过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相应地,专业教师的教学内容组织、知识呈现形式、师生互动方式等,也都有了全新的突破。
实施“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就业,有利于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企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但要想使现代学徒制“洋为中用”,实现“招生与招工的一体化”,还需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