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双进副局长在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上的讲话
强化措施 落实任务 加快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
同志们:
一年一度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工作会召开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农机管理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去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和经验,研究部置今年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农业部给我省下达的新增保护性耕作80万亩的任务。并对今年新建项目县和《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部分项目县(市、区)农机局局长、技术负责人进行技术培训。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2010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经验
2010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农机部门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精心组织,认真实施,我省保护性耕作扎实推进、稳步发展。
2010年,我省共建设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17个,省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20个、技术创新及监测点1个。全省先后承担过部、省级示范项目的县已达55个。全省共新增保护性耕作机具16872台,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429万亩。通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以来监测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区亩均降低作业成本69.66元,亩均增产小麦29.25公斤、增产玉米28.85公斤。
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随着国家和政府对农机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对农机化工作的重视,农机化发展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好,农机化发展的条件越来越好。在这一大的背景下,我们许多农机技术项目的推广,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就保护性耕作这个项目来说,我们可以说每年都进行总结,从各个方面总结,从技术方面,从管理方面,从操作方面。年年总结都有新的做法和经验,都有新的认识,都有新的提高。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在我国仍作为一个项目来抓,既然是项目,我就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把大家的工作归纳以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帮助。以下几点: 一靠行政(宣传)推动,是推手;二靠项目拉动,是拉手;农机合作社是抓手,是平台;农机补贴、玉米机收、农机示范区建设是帮手;技术指导和技术、制度创新是保障;农户和机手有经济效益是原动力。
(一)靠行政推动。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同其他工作一样,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现阶段,在自我发展机制未建立之前,保护性耕作的发展就要靠行政去推动,靠领导的支持,靠政府重视,这是必要条件。但决定因素还是内因起作用。尤其是单位一把手和班子的重视,工作的兴衰,因一把手而定,一把手想干的事情,千方百计,想尽办法就能干成,一把手不想干的事情,条件再具备也干不成。没有领导重视和支持是万万不能的。几年来,各地在如何取得重视和支持方面都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去年,民权县、宁陵县、灵宝市、济源市等项目县政府把保护性耕作推广纳入县政府对乡镇的考核目标,同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靠项目拉动。目前,我国、我省的保护性耕作发展可以说,一是靠行政推动,二就是靠项目拉动。没有项目、没有资金投入,是句空话。去年,在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市县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筹措资金,发展保护性耕作。据统计,我省保护性耕作项目共投入资金11103.8万元。其中:中央项目资金252万元,省级项目资金220万元,市县财政配套资金453.8万元,自筹及其他资金10178万元。470万的项目资金拉动资金投入上亿元。
(三)农机合作社是抓手,是平台。农机合作组织是近阶段发展起来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应用平台,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作业机械齐全、群众中影响大的特点,将是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到2010年底,全省经工商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发展到3520家,增长45.7%,入社农户3.9万户,服务农户390万户,年农田作业量8342万亩次,社均2万亩以上。全省农机合作社固定资产达到100多亿元,社均300多万元,社均大中型机械25台,社均年服务总收入87万元。培育打造了资产上亿元的大型社,涌现了一批流转土地上万亩的示范社。我们在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时,注重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为依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和感召力,开展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安阳县扶持、引导4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机播“一条龙” 订单作业,在3个乡镇建立千亩示范方三个,打造出了精品示范工程,同时提高了保护性耕作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增强了保护性耕作推广应用的发展后劲。登封市9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共承担保护性耕作面积2万余亩,占全市总面积的60%以上,有6个村实现整村推进,示范带动效果突出。
(四)农机补贴、玉米机收、示范区建设是帮手。三个结合:一是保护性耕作项目与购机补贴相结合。我省利用购机补贴资金,加大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县的支持,解决保护性耕作机械装备,为实施保护性耕作创造了物质条件;二是保护性耕作项目与推进玉米机收相结合。实施保护性耕作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实现秸秆还田覆盖,而玉米秸秆还田是玉米机械化收获的一个重要环节,两个项目共同推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间接支持了保护性耕作发展;三是保护性耕作与农机示范区建设相结合。近两年来,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我们在建设农机化示范区的过程中,把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为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各地对保护性耕作机具采取了优先补贴的措施,多数项目县还拿出地方配套资金,对保护性耕作机具实施累加补贴,对机具作业实施补助和奖励,促进了保护性耕作的快速发展。济源市财政配套资金48万元,对农户购买小麦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按60%予以补贴,对整村推进或集中连片作业200亩以上的村,每亩补贴农户10元,并对镇办村、干部和机手进行奖励,提高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巩义市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保护性耕作机具补贴比例达到60%以上,并且对小麦免耕播种连片面积200亩以上且总免耕作业面积在600亩以上的农机大户给予2000-5000元的奖励。
去年,商丘市争取财政资金,在全省率先开展松整地作业补助。仅民权县就新增凿铲式、振动式新型高效深松机62台,实现深松作业3.2万亩。宁陵县今年对深松机给予重点、优先补贴,每台补贴2000元,对深松作业每亩补贴10元,共补贴深松机具60台,实现深松作业3.06万亩,有力推动了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五)技术培训和指导是保障。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保护性耕作宣传和培训工作。去年对各项目县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把各地开展宣传培训的情况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各地按照省局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灵活有效的形式,广泛宣传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让社会各界了解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开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南乐县、新密是等县将往年的对比试验情况,成功的做法和示范区农户的亲身感受、农业专家的客观分析制成光盘,在项目区进村入户宣传播放,增加了宣传效果。
据统计,全省共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演示会243次,举办技术培训班320次,印发宣传材料74.84万份,通过媒体宣传464次,培训技术人员9560人次,农民、机手15.46万人次。
(六) 农户和机手有经济效益是原动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配置是靠市场调节。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发展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以效益为中心,才能建立起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施,从根本上讲,一是机手要有效益,二是农户粮食要增产。首先要保证粮食不减产,农民少投入,农户才能使用这种新技术;其次要保证机手开展保护性耕作作业比传统农机作业收益高,才能调动机手的积极性。要保障农户的利益不受损失,就需要我们认真做好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保证技术的科学和先进性;要增强机手作业的积极性,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机具性能,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就是提高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机具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效益。只有农户和机手实现了双赢,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长效机制才能建立起来,保护性耕作才具备了发展的原动力。
总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得到了稳步发展,从技术模式到机具装备,从管理制度到发展氛围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我省保护性耕作推广还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一是传统观念,习惯做法,农民的认识还没有根本转变,开展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技术培训不到位,个别机手对技术要领掌握不全面,操作不熟练,影响播种和出苗质量。个别项目县(市、区)技术要求掌握不足,技术实施不够规范。三是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丞待。如小麦免耕播种机宽窄行沟播时,宽行加窄行38cm,和玉米播种行距(一般为60cm)不一致,影响下茬玉米机播质量。四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对资金投入的依存度高。
二、扎实做好2011年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
我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思路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并举,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购机补贴相结合,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玉米联合机收相结合。坚持行政推动,项目带动,省市县联动,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扩大规模。
2011年,我省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目标是: 继续扩大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范围,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今年部、省两级计划投入保护性耕作项目资金462万。其中,部级项目:建设示范县16个,资金共242万元;省级项目:建设示范县21个,资金共220万元。全省新增实施面积80万亩,保护性耕作面积超过510万亩以上。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将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下达任务。要积极争取将保护性耕作推广纳入当地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加大行政推动力度。要认真落实《河南省保护性耕作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做到组织落实,任务目标落实,责任落实。各省辖市农机局要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要将项目任务落实到县,县里要进一步落实到乡镇,到村组,到地块,到责任人。要加大对项目的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确保任务完成。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力度,不断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今年我省在购机补贴资金分配时,对部级保护性耕作示范县进行了适当倾斜,对于承担过和正在实施农业部护性耕作项目的35个县,在原核定的购机补贴资金基础上,每个县增加50万元,重点用于保护性耕作机具的补贴。各地要继续争取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资金倾斜,积极实施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深松等作业补贴,支持保护性耕作推广。
(三)进一步加大培训指导力度。各个项目县都要成立包括农机、农艺、土肥、植保、财务等方面人员组成的项目实施专家组。专家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情况,提出技术政策建议;研究制定技术路线、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技术推广方案等有关技术文件;对关键机具进行选型,检测技术数据;研究解决有关技术和机具存在的问题;负责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各地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支持,发挥专家组在技术咨询、培训、指导等方面的作用,为保护性耕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要着重培养一批懂理论、会操作,懂农艺技术的专家,培养一批农机技术骨干,做好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手把手、面对面地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
要切实搞好技术培训。技术培训的对象,一是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二是农民机手、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今后继续把技术培训作为项目实施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认真组织基层农机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使他们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学会技术推广方法,指导带领农民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农民机手、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培训,他们是项目实施的重点,发展保护性耕作要依靠农机大户和农机手去作业。在项目实施季节要组织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组织成员进行实地观摩和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机具的操作、调整、维修技术。要提高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强化培训的整体效果,阳光工程等农机培训项目要将保护性耕作为主要培训内容。在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中,要认真学习贯彻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要点”和“河南省小麦玉米两茬连作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准确把握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和四项核心技术内容(秸秆覆盖技术、免耕少耕播种技术、杂草病虫害防治技术和深松技术),严格按照要点和技术规范操作,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化。
(四)进一步强化机制创新。在坚持行政推动的同时,要积极发挥市场在技术推广中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服务为手段、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路子。各地要积极探索有效推广模式,建立经营服务市场化运作机制,要积极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他们不仅熟悉农业机械,而且对农机发展的新信息、新技术十分关心,要动员和鼓励他们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购置保护性耕作机具,承担作业任务。积极组织开展订单作业、跨区作业,加强保护性耕作机具维修和配件供应能力建设,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作业市场,增强发展后劲。在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坚持以农户为服务对象、以农机合作组织为服务载体,以农机推广部门为技术依托,生产企业为技术保障的新型的推广服务模式。
(五)进一步做好与其他项目的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示范推广不是孤立的,是与购机补贴项目,与玉米联合机收项目密切关系的。我们要拓展思路,跳出就保护性耕作抓保护性耕作的思想,把农机项目统筹兼顾,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购机补贴相结合,与玉米联合机收相结合。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县,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保护性耕作发展的重点。现阶段,要注意做好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与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的有机结合。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项目是国家财政项目,主要用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研究开发、试验示范、宣传推广等方面。国家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属基本建设项目,是以配置保护性耕作专用机具、维修机耕道、平整土地以及机具棚库等附属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同时配置相应的示范培训样机和仪器设备。两个项目的目的是一致的,两者要紧密结合,互为补充,相互推进。但是目前,列入保护性耕作规划的项目县近一半还没有开展过示范,基础差,还不具备直接承担工程规划建设任务,要有一个过渡。因此,今年专门对列入工程建设规划但还没有开展示范的县进行技术培训。希望大家认清自己所肩负的责任,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学有成效,回去做好示范推广工作,为实施工程建设规划项目做好准备。(按照《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的安排,建设内容:实施面积3万亩。投资总额:578万,其中中央投资305.33万元,地方投资152.67万元,农民配套120万元。配置70-80马力拖拉机、免耕施肥沟播机、秸秆还田机、大型深松机、除草机、机载式植保机械等专用机具149台,示范样机8台,配置培训宣传、效果监测、信息采集、交通工具等仪器设备48台件。修建机库棚3300平方米,培训用房100平方米,修缮机耕道约28千米。)
(六)进一步加大技术宣传力度。宣传工作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和科普教育,让社会各界更加了解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农民的认知和接受程度,转变传统耕作观念,树立科学种田意识,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这是一项长期的带有基础性的工作,会有一个过程,需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二是抓住宣传的重点对象。要把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作为推进保护性耕作的宣传培训重点,他们是新技术新机具的使用者,是农村的致富带头人,在农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威信,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要特别注意做好对他们的宣传。
今年,省局将继续把各地开展宣传培训的情况作为项目检查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在今年的项目实施中,各项目县(市、区)召开现场演示会不得少于2次,在市、县级媒体宣传不得少于3次,培训技术骨干和机手不少于100人,印发宣传资料1000份以上,在省级以上农机化信息网站发布信息不少于3篇。
同志们,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的路程还很远,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各级农机推广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发展保护性耕作历程的艰巨性。要坚定信心,要下定决心,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为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