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这根弦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详解粮食高库存

18.04.2016  11:16
       

3月8日上午,农业联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说,“我们还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确立的‘立足国内、以我为主、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真正做到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装着中国粮。

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我国粮食产量“12连增”、库存也达到历史新高,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终于解决了”的乐观情绪。对此,任正晓指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挑战。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粮食产量稳定登上1万亿斤台阶是始于2007年,接下来连续4年保持在1万亿斤,2011年、2012年达到1.1万亿斤,从2013年开始连续3年产量都在1.2万亿斤以上,这一时期我国粮食产量屡创新高。

但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消费需求也在同步持续增长。

这9年间,除2009年粮食产量10616亿斤、消费量10522亿斤,当年产需平衡节余94亿斤外,其余8年每年都产不足需,年均产需缺口达169亿斤。”任正晓说,这表明我国粮食在连年增产高产的条件下,粮食产需依然处于“紧平衡”的状态。

任正晓强调,事实上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消费刚性增长、生产硬性约束的双层挑战。一方面,我国人口持续增长,2015年净增加680万人,直接形成口粮的刚性需求。加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肉蛋奶等粮食转化产品日益增多,也就是间接消费的粮食更多,这将持续导致粮食消费量的刚性增长。另一方面,耕地、淡水资源、农业有效劳力、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要素对粮食生产的刚性约束越来越突出,粮食进一步增产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对于我们这样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有人认为,国际粮源这么充裕,粮价这么低,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进口粮食来解决吃饭问题。任正晓说:“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

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国际粮食贸易量中,小麦、大米和玉米三大谷物品种大体上每年在6500亿斤左右,而我国三大谷物品种消费量每年都在8600亿斤以上。这意味着,即使我国把这6500亿斤都买来,也只够消费量的2/3。事实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还有70多个国家处于粮食严重紧缺状态,8亿多人口还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

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长时间大量地从国际市场采购粮食,既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还将承担国际社会巨大的政治压力,这样的事情显然不可做,也行不通。”任正晓说,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进口,我们要充分运用好国际粮食市场和粮食资源,但饭碗不能系在别人的腰带上,也不能与贫困缺粮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抢饭吃。

粮食高库存是怎么形成的?

从长远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如此严峻,为何还会出现目前的粮食高库存?任正晓分析了五点成因。

一是国内粮食生产“12连增”,粮源充裕;同时近几年国际粮食供求也处于宽松,出口不易,两者叠加自然形成国内合理的库存积淀。

二是过去我国农户家庭存粮每年都在5000亿斤以上,随着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很多农户存粮少,甚至不存粮,这部分农户不存或少存的粮食,自然就卖到了国家的仓库里。

三是在市场粮源充足、价格下行的情况下,粮食加工转化企业为减少不必要的储粮利息费用,普遍不愿多存粮,生产所需粮食随用随买。过去这些企业应当正常储存的生产原料用粮,也就变成了国家库存。

四是过高的国内外粮食价差,导致大量的进口低价粮食特别是低价替代品种挤占了国内粮食的销售空间,出现“国产粮入库、进口粮入市”的状况。据有关机构监测,近几年国内粮价大大高于国外到港完税的同品质粮价,目前每吨大米价差在860元、小麦837元、玉米765元,相当于每斤粮食的价差在0.38~0.43元。玉米的替代品种如高粱、大麦、木薯干、DDGS(干酒糟及其可溶物)等非配额品种,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价差优势,去年这些品种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达700亿斤以上。加上一些边境省区的边贸互市、蚂蚁搬家式违法走私进口的大米,去年全国配额外进口的低价粮食大体在1000亿斤左右。这些低价进口粮直接冲击国内市场,影响国产粮食的正常销售,形成了沉淀的粮食库存。

五是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消费需求疲软的影响,国内一些淀粉、酒精、粮食精深加工产品等销售不畅、出口锐减,以致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工业用粮需求下降,粮食库存减不下来。

以上这些造成粮食库存增加的因素,将随着经济环境和关联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不会成为长期支撑粮食库存增长的动因。一旦出现粮食生产减产、经济复苏好转、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等情况,国内外粮食市场马上就会产生传导反应,粮食库存就可能迅速呈下降的趋势。”任正晓说,我国眼前的粮食高库存并不是常态,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们决不能以眼前的粮食高库存来断定我国的粮食形势,决不可放松粮食生产、忽视粮食流通,必须始终绷紧保障粮食安全的这根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