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夏令营:让孩子们投入博物馆的“怀抱”
几年前,牛志华站在四川师范大学的教室里为学生讲授设计方面的课程,那时,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几年后,她的学生会从大学生变成孩子,而课堂也从大学校园搬到了国家博物馆。
牛志华现在的身份是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的一名馆员,她的工作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和儿童进行的科普讲座:如何引导孩子在博物馆中参观,如何设计课程让孩子可以系统立体地了解博物馆展品,怎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最终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是牛志华和同事们的愿望。
从2011年开始,国博就针对青少年和儿童开展了系列的课程,双休日、寒暑假都会有相应的活动。年龄段从4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一直延伸到中学毕业的青少年,都可以在国博找到属于自己的课程。
7月21日,是国博“历史与艺术的体验”夏令营开营的日子,32个孩子在家长的陪伴下来到国博,这也是国博在这个暑期第二次开展该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孩子们将在国博度过6天的生活,而在这6天,他们脱离家庭的呵护,投入了博物馆的“怀抱”。
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宣传部副主任赵菁介绍,这次夏令营内容涉及历史、考古、外交、音乐、美术等多个门类,孩子们可利用国博的馆藏资源,感受国宝的魅力,体验历史与艺术的碰撞。小朋友们可以在展厅近距离地与文物“对话”,甚至可以动手“复制”文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古人的生活乐趣。
为期6天的课程,牛志华和同事们准备了将近半年。不仅在课程上巧妙安排,牛志华和同事们还利用空间的变换增加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希望引导孩子用探索、实践、证明等方法巩固在博物馆参观后所获得的信息,尝试多元化的认知、学习方式,丰富孩子的思维方式,养成优雅的气质。”牛志华说。
“最开始大家分别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储备报送题目,然后要在一起讨论、试讲、互相提意见,最终呈现的课程内容是我们在一起推敲了很多次可谓是优中选优的结果。这一点不比我在大学时备课轻松,甚至还要难一些。”牛志华告诉记者。
赵菁表示,由于国博的夏令营是公益性的,所以收取的费用并不高,且大部分费用都用于教学材料的购买。孩子们在每一天的课程中都会有动手的环节,通过在展厅的学习,回到课堂上由老师带领进行动手接触,孩子们亲手制作的服饰、图画最终都会由国博统一配上画框或者装裱,让每一名孩子都能把这6天的成果带回家去。而这些动手材料的选择,国博采用了相当高的标准,不仅无毒无害,在品质上也严格要求。
国博负责接待家长咨询报名的工作人员小金表示,夏令营活动自开办以来,深受家长们的好评,基本上每推出一期活动都会被家长们“秒杀”,这个假期的活动在一周之内就被预订一空,很多家长得知后还会打电话咨询,“责怪”国博没有提早告诉他们。由于不是商业活动,所以国博并没有为夏令营投放广告,而只是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微信账号中推送了相关内容。
王先生的孩子今年7岁,是第一次参加国博夏令营活动。他告诉记者,平时工作很忙,没有太多的时间陪孩子。之前也送过孩子去别的夏令营,收费很高不说,孩子基本上就是去玩了,夏令营变成了“托儿所”。这次国博夏令营的活动,王先生是通过孩子同学的母亲了解到的,感觉很有意义,于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每天回家,孩子都要缠着王先生告诉自己在国博看到的展品和听到的故事,很多文物背后的知识,王先生自己都很少接触。王先生表示,自己和孩子已经成了国博的“脑残粉”,接下来的活动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让孩子参加。
赵菁告诉记者,像王先生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对国博暑期夏令营的活动给予了高度的支持,但还是有一些家长把夏令营当成普通“托儿所”,认为反正我消费了,你就负责照看孩子,对于博物馆员工的态度显得傲慢无礼。
几年的活动下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虽然偶有委屈,但从未与孩子、家长发生过争执。在他们看来,博物馆是一个文明的场所,大人的一言一行和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一样都影响着孩子,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