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设备的逆袭还需过关斩将

28.08.2014  11:28

  国家采购招投标要公正公平

  目前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国外设备昂贵,不仅增加了国家财政的负担,也增加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据一位三甲医院院长透露,目前国内很多三甲医院所采购的国产医疗设备多是一些小型、简单、科技含量低的产品,价格在10万元以下居多,最高的也不过百万元,主要是手术器械、康复器材、理疗设备等,其数量占医院采购总量的20%-30%,金额占10%左右。采购的进口医疗器械则有很多“高大上”,像麻醉机、呼吸机等,价格一般上百万元,高的三四千万元,便宜的也在三四十万元。

  2013年底,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状况蓝皮书》指出,我国中高端医疗器械主要依靠进口,约80%的CT市场、90%的超声波仪器市场、85%的检验仪器市场、90%的磁共振设备市场、90%的心电图机市场等均被外国品牌占据。为何医院如此青睐高端医疗器械?“原因在于公立医院有国家拨款,进口医疗器械价格高昂,但‘不差钱’;医院本身互相攀比,比哪家医院的医疗器械高端,过度重视器械的配置;进口医疗器械价位高,给医院相关人员‘灰色’收入以很大的空间。”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医疗器械分会会长、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柏煜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

  厦门新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余仕湖讲道:“现在我们公司生产的助听器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销量比是3:7,作为国产医疗器械,国内的销量反而不如国外,原因之一是国家的采购体系对民族工业不仅没有政策倾斜,而且和进口医疗器械比没有真正实现公正公平。”谈到下一步的规划,余仕湖表示,公司要和医院、残联、民政部系统多沟通,使得助听器在国家采购市场赢得一席之地。业内人士建议,现在政府鼓励三甲医院应用国产医疗设备,并建立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应该在财政拨款上限制,规定多少比例用于国产设备采购,纳入医院的考核评价机制。

  国产医疗器械品牌推广迫在眉睫

  余仕湖坦言,他们公司生产的助听器虽然产品质量很好,但缺乏品牌知名度,国内消费者对国产医疗器械品牌接受度低,“而且助听器中高价位是3000元,国内消费者就会觉得价格高,但由于我们产品的技术成本与国外相当,价格不可能比国外同类产品低很多,只能是稍微低一些。国外的医疗器械品牌历史悠久,有品牌文化的积淀,销售网络完善、品牌推广投入大,尽管价格高,但国内消费者愿意接受”。

  柏煜表示,北京康复之家医疗器械连锁经营有限公司经销医疗器械,国内医疗器械和国外的销量比例是4:6,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市场增速很快,预计三年之后民族工业产品和国外销售比例持平。前几年国内医疗器械质量不稳定,现在经过几年的发展,质量逐渐稳定,进入了形成品牌的时代。“我们作为经销公司,今后将加强和国产医疗器械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

  与此同时,为了扩大国产医疗器械的知名度,业内人士建议医院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扩大对国产产品的了解,增强国产品牌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并通过临床医生与患者的沟通,引导患者接受国产产品。

  技术研发资金需开启绿色通道

  一谈到医疗器械行业,会有人得出散乱差的结论,“现在药店的医疗器械,有的人用低劣的产品以次充好,赚取差价,医疗器械行业需要自律。要加大使用国产医疗设备的力度,从生产企业角度讲,也需要推动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变得高质、高效、高端”。药房培训网总裁陈红彦表示。专注于康复理疗医疗设备研发生产的河南优德控股集团副总裁牛栓柱表示,有不少医疗器械企业不愿或不能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就把焦点投到了开发时间短、见效快的仿制品上。这也是三甲医院认为国产医疗设备科技含金量不高的原因之一。

  要解决研发技术成本的问题,需要协调畅通医学界、学术界以及企业界的对接机制,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据了解,在我国医疗器械领域,产品、技术的研发与医疗实际需求时有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医疗设备的使用和发展。当前我国对于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政策导向不够,存在研发资金支持严重不足,及风险投资机制和信息市场建设尚不健全等问题。“所以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中,能先一步完善我国医疗器械新产品研究的鼓励创新机制。在产学研科技攻关上,对于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和重大产品的创新开发,予以重点投入支持。”一位从事医疗设备生产研发工作近20年的业内人士呼吁。

  据了解,现在扶持企业研发的绿色通道在逐渐开启,“现在中国银行给我们的支持力度在加大,最近200万元的贷款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我最近在长沙和招商银行洽谈贷款事宜,此笔贷款用于核心技术开发,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我们很重视这块的投入”。余仕湖表示。

  在国产医疗设备的发展路上,企业要抓住政策机遇,当然也需要自律、打造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美誉度,相信在跨越几道艰难的坎之后,国产设备将迎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