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电影“出海”之路艰难 何时能“墙外香”?

16.03.2016  21:42
国产电影“出海”之路艰难 何时能“墙外香”? - 河南频道新闻
来源: img.dahe.cn

本报记者 刘静 摄

2月国内票房刷新多项纪录,但国产电影“出海”之路却困难重重 中国电影何时也能“墙外香”?

凭借2月68.7亿人民币(约合10.5亿美元)的票房,时隔一年后中国电影第二次在单月票房超越了同期北美电影市场。其中2月8日至14日累计的36.4亿人民币(约合5.5亿美元)周票房,更打破了北美市场在2015年圣诞节期间创造的5.3亿美元的全球纪录。

整个2月,中国电影都在刷新和打破各项纪录。在这个春节、情人节、元宵节扎堆的月份,现象级影片《美人鱼》的出现,以及越来越便捷的购票方式和电商对电影票价格的优惠,都为市场的火爆添了一把火。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快速发展,在3月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表示,现在中国一年生产600部电影,中国电影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形成了较大的产业。

傅莹还指出,电影产业要健康发展,应该让电影产业的服务和管理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她表示,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完善法制环境,提升我国的软实力。

现实情况也的确如此。虽然离全球票房第一的目标越来越近,但中国电影“内热外冷”的现象依然存在,许多在国内表现不俗的电影在国外上映时票房和口碑都十分惨淡。如何从“票房强国”走向“电影强国”,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要面临的问题。

2月影院屡破纪录

2010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共计101.72亿元,仅过了5年,2016年前两个月的累计票房就已经达到了107亿元。根据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资办公布的数据,在刚过去的2月,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了6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事实上,整个2月,国内电影市场的关键词就是“刷新纪录”。2月8日大年初一,中国电影单日票房纪录被定格在6.4亿元,而且此后连续7天的单日票房,都超过了去年7月由《捉妖记》、《煎饼侠》和《大圣归来》共同创下的4.25亿元的单日票房纪录。直到元宵节前夕,全国影院每日票房仍维持在2亿元以上。

在单片方面,《美人鱼》上映仅12天,就打破了2015年《捉妖记》用两个月时间创造的24.4亿元的单片票房纪录。截止到2月底,该片的票房已经达到了31.68亿元,几乎占据了2月总票房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的《三打白骨精》和《澳门风云3》,票房也都超过了10亿元。

票房天花板再次被撬动

凭借快速增加的银幕数量和崛起的“小镇青年”观影群体,去年国内电影票房突破了440亿元。有院线经理曾表示“感觉摸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天花板”。但今年春节档期9天30亿元的成绩单,说明这一天花板比很多人想象的还要高。而这一次,除了现象级影片《美人鱼》的发力和春节、情人节、元宵节三大节日档的集中以外,越来越便捷的购票方式和电商对电影票价格的大力优惠,都成为撬动天花板的杠杆。

在《美人鱼》上映之前,“当年欠星爷的电影票该还了”这句话就刷爆了微博和微信朋友圈。“情怀”这张营销牌,使得《美人鱼》在上映首日就夺得2.8亿元的票房,12天登顶内地票房总冠军,19天票房突破30亿元。截止到2月底,猫眼电影里对《美人鱼》的评价已达到近80万条,在淘宝电影和豆瓣条目里评价数也均超过20万条,该片的高热度可见一斑。

春节、情人节和元宵节三大节日的扎堆同样助推了2月的高票房。猫眼电影发布的《猫眼大数据解读2016年2月中国电影市场》的分析报告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2月用户观影频次增长并不显著,但观影总人数从去年的1.1亿人增长到1.9亿人。其中购票3张以上的用户比例由16%增长到19%,由此可见在节假日期间,看电影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娱乐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报告显示,在春节黄金周期间,三四线城市出票量占到52%,首次超过一二线城市。返乡人群和小镇青年的叠加使得三四线城市成为春节电影消费的最大市场。

此外,自2015年1月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电影票价格和春节期间猫眼电影、淘宝电影等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也持续降低着消费者的观影成本。在过去一年中,电商平台也加快了向三四线城市下沉的速度。浏览各大电影平台后记者发现,全国许多县级城市的电影院都已实现了在线选座购票。据猫眼电影的统计,今年2月份中国电影票务的线上化率超过了80%,便捷的购票方式也吸引了更多用户走进影院,带动票房增量。

海外市场亟待开拓

面对高速攀升的票房成绩,去年就有业内人士推算,中国电影市场最快将在2017年超越北美,跃居全球第一。但从众多国产电影在海外的表现来看,与“票房第一”相比,要成为如美国一般的“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众多贺岁电影的激烈竞争中,截止到2月底,中美合拍的动画片《功夫熊猫3》已拿下近10亿元的票房。这只从2008年起就一次次出现在大屏幕上的熊猫,无疑是好莱坞将中国元素包裹上美国价值观再输入中国的典型代表。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产电影要在海外获得认可却困难重重。

2015年国内票房冠军《捉妖记》在北美40多家影院上映后,票房和口碑均遭遇了滑铁卢。一周内只获得了不到3万美元的票房,很多观众观影后都认为此片“逻辑混乱,特效落后”。

捉妖记》的海外遭遇并不是个案。周星驰2013年执导的《西游降魔篇》在内地取得12.45亿元票房,但北美上映后首周末票房还不到8000美元。至于大热的《美人鱼》,也因为被定为R级,上映影院和排片均有限,3天只收获100万美元。

在中国电影票房不断破记录的同时,“内热外冷”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2015年,国产电影的海外票房仅为27.7亿元,占总票房的比例不到10%,而北美电影市场的海外票房通常会占据其总票房的70%。尽管国内市场尚有上升的空间,但要成为真正的“电影强国”,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经之路。因此如何生产出如《功夫熊猫》一般既可以收获高票房又可以完成文化输出的作品,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电影将面临的问题。(记者 罗筱晓)

责任编辑:王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