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名家李树建: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意义巨大
开栏的话
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保护、传承与发展并重,更好地发挥戏曲艺术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要加强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振兴戏曲艺术,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省委宣传部组织我省戏剧界专家学者围绕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展望河南戏曲的未来,表达干事创业的决心和信心,为振兴地方戏曲出谋划策。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地方戏曲振兴工程意义巨大
李树建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吹响了振兴戏曲发展的强劲号角,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前奏,将使戏曲这种独一无二的民族艺术获得空前的发展。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戏曲工作的老兵,深受鼓舞。
《政策》指出,要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其意义巨大,影响深远。戏曲第一次被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被置于更加突出的发展地位,这不仅有利于戏曲自身的繁荣发展,还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的独特作用。
振兴地方戏曲是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国地方戏曲剧种众多,五彩斑斓,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而且具有丰富的人民性、独特的地域性和极高的审美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生动体现,也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身份的文化符号和名片。从这个意义上讲,振兴地方戏曲就是振兴传统文化,就是弘扬中国精神,就是树立民族形象,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最动人的乐章。
振兴地方戏曲是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由于中国地大物博,各地的空间环境和风俗传统不同,因而各地的戏曲剧种也风格各异,既有杏花春雨江南的柔美,又有骏马西风塞北的豪放。但无论哪一种戏曲都是当地文化生态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振兴地方戏曲,必将会活跃基层演出市场,让普通百姓看到更多的戏曲精品,使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充分享受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
振兴地方戏曲是提高民族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千百年来,戏曲一直是中国人民进行娱乐和接受教化的主要方式,观众在欣赏戏曲时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知识、明辨是非善恶、学会为人处世,而且还可以通过戏曲接受美的陶冶,让心灵得到净化,让人格得到提升。戏曲中所蕴含的爱国爱家的情怀、惩恶扬善的担当、坚忍不拔的毅力、重信守义的美德,为社会持久提供着正能量。
振兴地方戏曲还是促进不同剧种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不同剧种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吸收借鉴,是其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有利于形成不同剧种同台竞秀、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振兴地方戏曲要分三步走:一是让当下生存状况较好的戏曲剧种获得更大的创新能力,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带动戏曲的大发展大繁荣;二是为那些生存处境艰难、甚至是濒临绝境的戏曲剧种提供支持,在体制机制上不断激发其自新能力,使其能够活起来;三是对已经没有专业院团的剧种,尽快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挖掘复原,使其能够起死回生。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以豫剧为龙头的河南地方戏取得了突出成就,借着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的东风,相信河南戏剧人一定能够创造新的辉煌。(作者系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
加强保护与传承,让戏曲活起来
刘景亮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是广大民众的精神家园。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作为传统文化的戏曲一时难以经受社会生活和人们心理快速变化的冲击,生存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美学个性也产生了一些不应产生的变异。一些地方戏剧种的个性淡化,本来各具特色的不同剧种出现了趋同化趋势。戏曲的活力消减,观众萎缩。这对戏曲的存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所以,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把“加强戏曲保护与传承”放在最为显著的位置,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保护和传承,是保护、传承戏曲的传统,保护、传承戏曲的整体和本真。具体地说,就是保护、传承戏曲根本的美学精神、创作原则,保护、传承每一个剧种的个性、神韵以及与观众形成牢固默契的艺术特点,保护、传承戏曲和每一个剧种的表演体系、唱腔音乐体系。
要加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就要审视、研究以往保护工作的成就与不足、经验与失误,制定具体可行的保护传承规划和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健全保护传承机制,同时,要对戏曲以及每一个剧种深入研究,明确其中的不变成分与可变成分,让保护与传承更具科学性和自觉性。
要加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就要支持戏曲生产和演出的多样化。既要加强新创作剧目的生产,也要重视经典传统剧目的精心打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我们重视和支持的是新创剧目,对传统剧目的生产很少投入人力和财力。传统经典剧目在一次次应付演出的过程中魅力衰减,其典范意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怀疑。新创作的剧目由于缺少了传统经典的参照,必然会离开戏曲的美学原则和民众认同的“味道”。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支持经典传统剧目,形成新创剧目和传统剧目互为参照、互相竞争的局面,戏曲就能更好地发展。
要加强戏曲的保护和传承,就要调动多方面力量,利用多种渠道。戏曲的传承,历来就有学校传承、戏班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社会传承等多种渠道。只有多种渠道综合作用,才能保证戏曲传承的整体性和本真性。新世纪以来,一些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剧种都确立了代表性传承人。加大传承人的传承力度,提高传承人的威望,组织有较高艺术素养的成名演员向他们学艺,是加强戏曲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途径。
要加强戏曲的保护和传承,还要特别重视立足于传统根基的新创作剧目的生产和演出。艺术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才有生命力。我们既要鼓励具有传统根基的艺术家深入生活创作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剧目,又要鼓励具有创新精神的创作者学习传统并创作具有传统神韵的现代剧目。只要新创剧目和精细打造的传统经典剧目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广泛传播,戏曲就有了蓬勃生机,也就活起来了,火起来了!(作者系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著名戏剧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