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升级”评审专家管理体系
通过梳理整顿和公开征集,尽力确保评审专家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通过强化道德建设和制度的约束,让评审专家做到遵守规则;通过进一步完善随机抽取的规则,让“糖衣炮弹”无处可打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这个曾引起国务院总理高度关注的难题正在被各级财政部门“破题”。
在2014年12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明确要求《条例》要加大对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从制度规则上保证评审专家公平、公正评审。按此要求,于今年3月起正式施行的《条例》对专家入库、抽取、评审、处罚、退出等环节作了全面规定,为各级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评审专家既要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又必须做到遵守规则。这些专家如何产生,也需要一套随机抽取的规则。”按照总理在“支招”时提出的要求,财政部正在研究进一步加强评审专家管理的相关措施,并将对评审专家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而在地方层面,今年以来,各地财政部门也陆续开展评审专家库的梳理整顿等工作,落实《条例》相关规定,通过梳理整顿和公开征集,尽力确保评审专家有专业的知识背景;通过强化道德和制度的约束,让评审专家做到遵守规则;通过进一步完善随机抽取的规则,让糖衣炮弹无处可打。
一加一减 治疗两大“顽疾”
“专家不专”“专家不足”是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的两大顽疾,如何确保专家库中有充足的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专家也是评审专家管理的症结所在。为此,各地在评审专家库的梳理整顿和公开征集工作中实行多种举措为评审专家库“治病”。
在治疗“专家不专”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淘汰一部分不合格专家。如四川省就在今年年初针对全省专家开展延续聘任资格的检验复审工作,清理淘汰数百位不合格专家。山东省在9月份展开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清理整顿工作,看专业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检查评审专家的评审专业与本人所学专业或所从事工作是否对应或密切相关,评审专业超出所学专业及从事工作范围的,由本人出具在超范围专业的工作科研成果,及证明专业水平能够胜任政府采购评审任务的资料,否则需重新填报符合要求的专业。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财政局也于年中按照既定验审方案,从专家专业水平和执业能力等方面对该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资格进行了审核,最终形成了由1391名评审专家组成、涵盖302项评审专业类别的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
另一方面则是有针对性的为评审专家库进行“开源”。很多地方都加大了征集专家的力度,对技术复杂、专业性强的项目,适当放宽专家选择来源,让评审专家更“接地气”。如陕西省财政厅在9月底下发的《陕西省财政厅关于推荐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通知》提到对于达不到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并具有高级职称这一条件,但在相关工作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特长或熟悉商品市场销售行情,且符合其他资格条件的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可经所在单位或行业协会书面推荐,报省财政厅审核后,认定为评审专家;对于专家库中部分冷门专业,专家入选条件可以放宽到中级职称。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也在征集评审专家时明确,达不到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满8年,具有大学本科(含本科)以上文化程度,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要求,但在相关工作领域有突出的专业特长并熟悉商品市场销售行情,且符合专家其他资格条件的,可经财政部门审核后,认定为评审专家。
适当放宽特定行业专家的选择来源,这不仅是提升专家库质量,保障评审专家具备专业的知识背景的“良方”,也是“治疗”专家库数量不足的“好药”。除此之外,在治疗“专家不足”的过程中,不少地方今年以公开征集、推荐与自我推荐相结合等方式为专家库补充新生力量,并“主动出击”,对评审力量相对薄弱的专业开展定向征集工作,财政部门将根据评审专家资源状况,面向特定行业、特定部门定向征集评审专家。而甘肃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处则将征集评审专家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不再设置征集时限,符合要求的专家可以常年随时报名。这些方式也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队伍,有效缓解相关领域评审专家捉襟见肘的现象。
此外,财政部和不少地方近期都组织了评审专家的培训活动,促进评审专家全面、准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法规。帮助专家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
以德辅制 帮助专家“守规”
立善防恶谓之礼,禁非立是谓之法。道德和法律在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的,各省市在“让评审专家遵守规则”方面也深谙此道。
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计划实行承诺制,以此实现专家库的良性循环和有序流动。为此,山东省财政厅还拟定了《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承诺书》(征求意见稿),以真正体现责、权、利统一原则。若存在虚假、不实、误导等违背诚信和社会公德行为的,查实后一律出库,禁止参加政府采购评审活动,并依法予以处理处罚。
同样,凡是被纳入福建省厦门市政府采购专家库的评审专家,在“入库”时也需先签订《厦门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承诺书》,这将被作为评审专家身份确认的条件之一。同时,采购专家在每次项目评审之前,还需签订《厦门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廉洁评审及回避承诺书》,以承诺督促评审专家严格落实评审纪律。此外,厦门市财政局近日还对7位在参与政府采购项目评审过程中,对投标人符合性审查认定错误,且未在质疑复核阶段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引发供应商投诉,导致项目废标的评审专家进行通报批评,并将其错误评审行为记入考核档案。
除了道德的承诺和处罚,不少地方还在专家库的梳理整顿过程中严格要求,从职业道德规范、有无违纪违法不良记录等方面对该市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的资格进行了审核,如有不良记录,则不保留专家资格,以此实现专家库的动态管理,确保库内专家能进能出,防止评审专家一定终身,督促评审专家做到遵守规则。还有不少地方根据《条例》的要求,制定或完善了评审专家标后评价制度,明确要求,在完成采购项目的评审活动后,评审专家须接受采购人或代理机构对其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素质和评审工作等情况的评价,并向财政部门反馈。
技术升级 致使“糖弹”失灵
“随机抽取”是评审专家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多年来,这一举措有效促进了政府采购项目评审的公平公正。但是,实践中这项制度也存在一些漏洞,部分地方存在专家抽取不规范,保密措施不到位等现象,导致部分政府采购开标前,参与采购的企业都会千方百计地四处打听,谁是专家就拿“糖衣炮弹”打谁。为此,各地依靠信息技术,不断完善“随机抽取”的制度和规则设计,让“糖衣炮弹”无处可打。
天津市自4月份起着手开发运行政府采购评审专家管理数据库,同时启用政府采购专家自动随机抽取系统,让采购评审专家与采购方、供应商封闭隔离,确保专家信息在开标前绝对保密。湖北省武汉市新启用的市级政府采购项目评审专家网上抽取系统,必须由登录系统的人员通过登记的手机才能相应获取动态密码短信。录入有关信息后,系统屏蔽专家名单等信息,并自动抽取专家。专家根据系统语音提示操作手机按键,选择是否参加该次评标活动,确认参加后可收到系统自动推送的到达时间和指定地点等非涉密内容的手机短信,以此使参与评审的专家信息更保密、更安全。江西省九江市的新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自动抽取语音通知系统也具有抽取、通知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封闭式、保密性”的特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人工操作的空间,杜绝了评标专家信息泄露的发生。
此外,黑龙江哈尔滨市则建立了专家信息档案,构建了总目录、评审专业分目录和专家详细信息“三位一体”的专家信息管理查询模式,推进了专家库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极大地缩短了抽取评审专家的时间,提高了政府采购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