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西瓜中毒 谁为“问题西瓜”把关
黄齐超
“吃完三块西瓜,十分钟后就双眼发花、舌头发麻。”3月29日下午,即墨的刘女士吃完西瓜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被送往即墨市人民医院治疗。据青岛市食药监局网站公布的消息称,即墨市、胶州市等地都出现了部分消费者在食用了从水果摊购买西瓜后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4月1日 《半岛都市报》)
天气还是逐渐转暖,西瓜又开始在瓜果市场上走销,但它的农药残留问题不能不被重视。山东即墨市这次出现的“问题西瓜”,导致了17人出行不同程度的中毒,而且一位孕妇因食用了“问题西瓜”而胎儿不保。这起事件由个案延续成食品安全的公共事件,不能不让我们对“问题西瓜”多一份反思。
围住堵截“问题西瓜”,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把责任的茅头对准了工商和质量检测部门。诚然,政府职能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严格,给“问题西瓜”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坦诚地说,很多时候,职能部门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受工作人员数量不足的限制,质检部门也无法对市场上的所有食品都无缝隙地死盯。所以,监督包括“问题西瓜”在内的所有食品的质量,还是要靠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
不过,即墨市的这次“问题西瓜”事件,让我们的监督视角更开阔了。在笔者看来,此次事件经济上最大的受害者必然是涉事的西瓜批发商。据悉,出现“问题西瓜”事件后,即墨市多部门联合行动,对涉及的西瓜零售、批发商进行了调查取证,责令他们其立即停止经营,并对其正在销售的西瓜查封扣押。这么一折腾,即墨市的西瓜销售情况必然从牛市转为熊市,西瓜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经济损失可想而知。
既然批发商的经济利益受损最严重,为何不因利势导,将他们引入到监督“问题西瓜”的最前线呢?窃以为,卫生部门应联合技术部门,研发出一种瓜果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仪器,免费发放给大型批发商,让他们在检验瓜农的西瓜是否成熟的同时,也快速抽测所购买的西瓜农药残留是否达到国家标准,避免“毒西瓜”流入市场,蚕食消费者的健康。倘若真的能做如此,岂不是比质检人员的抽测检验更高效吗?
编辑: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