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淮滨县残联大力推进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
2015年淮滨县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残联的大力关系支持下,共新建一个省级、二个市级残疾人扶贫基地。全县残疾人扶贫基地虽然刚刚诞生,但已焕发了盎然生机,接纳就业残疾人165人,辐射带动残疾人210人,每人每年增加收入0.8万元左右。通过就业扶贫基地有效带动了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自立,最终脱贫致富。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证。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工作是增加残疾就业,提高残疾人收入,改善残疾人生活的一项民生工程,淮滨县委、县政府始终重视残疾人事业发展。在年初就将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工作列为全县十项民生工程之一,成立了领导小组,并确定县残联为责任单位,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落实,为此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精心谋划、选准路子。扶贫基地能否真正发挥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关键在选项上,淮滨县残联立足当地实际,结合县情、乡情、村情充分发挥辖区资源优势,对扶贫基地项目进行认真考察、反复论证,对确有发展前途并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才给予申报,最终确定桂花街道办事处猫爪草种植项目。谷堆乡农家专业合作社项目,张庄乡西瓜种植项目等三个项目进行申报,桂花街道办事处毛庄社区猫爪草种植扶贫基地可安置残疾人80人,辐射带动周边乡村残疾人100人以上,每人每年可增加收入0.8万元。
三、加强培训、授人以渔。我们充分发挥扶贫基地资源,使各基地同时成为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采取不同形式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先后举办了猫爪草种植技术、西瓜种植技术、农机操作与修理等培训班,共培训残疾人216人次、农机修理技术培训43人次、西瓜种植培训42人次、猫爪草种植培训80人次。
四、强化指导、务求发展。为切实推进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项目建设并实现持续发展,淮滨县残联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进行指导,解决基地发展难题。在资金技术产销等方面积极联系有关部门给予扶持和帮助,张庄乡西瓜种植在周边县乡小有规模,但由于当地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受条件限制,抗灾保收能力不强,县残联经过现场考察并多次与农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协调,在抗旱打井,机灌、修路等项目上给予倾斜,为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