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站区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创新发展

05.11.2015  17:18

      安徽合肥新站区电子信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示范基地2012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示范基地。近年来,合肥新站区紧扣“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特色与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实现了工业大发展、大突破。未来几年,新站区将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这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区、创新推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进一步推进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探索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智慧新城融合发展之路。

      认真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大力招商引资,聚力新兴产业发展。园区以培育壮大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为目标,狠抓产业大招商,初步形成新型显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格局,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平板显示产业方面,在京东方等核心项目带动下,园区产业上下游项目不断集聚。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存量企业持续增资扩产,新引进项目快速推进,一批技术水平高、产品市场好、投资强度大的上下游配套项目纷至沓来。2011~2014年,全区招商引资总量累计达到890亿元。2014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4.4%,超过全市平均比重16.8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比重22.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逆势而上,发展增速领跑全市。2015年上半年,新站区承接良好发展势头,经济发展继续迈上新台阶。1~6月,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亿元,同比增长15.1%;规上工业总产值358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94亿元,同比增长23.7%,超全市平均增速12.7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工业投资89亿元;完成财政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1.4%;进出口总额11.5亿美元;招商引资总额148亿元,其中外资0.76亿美元。

      确定奋斗目标 树立追赶标杆

      作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开发区,合肥新站区电子信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示范基地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历史性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拉高标杆,强化措施,为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作出积极贡献。

      新站区确立发展目标为:主要经济指标力争到2020年在2014年基础上翻两番,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100亿元;全区常住人口突破6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确立发展标杆:即以先发地区为标杆,努力将新站区建设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生态新城、智慧新城”。

      抢抓机遇 加快发展

      做大做强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国际一流的平板显示产业集聚区。结合示范基地标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打造高端化、集群化、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型显示产业,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同时充分发展新站优势,利用合肥综合保税区这个“金字招牌”,不断完善园内设施,优化项目和业态布局,提升整体产业发展环境。

      建设优美的城市环境,推动产城融合。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产城融合。大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加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打造宜居生态新城。充分利用新站区河、渠、湖、林等生态优势,着力构建生态人居体系,科学布局生态空间结构,实现新站区围湖而居、临湖筑城构想。

      加快推进高教基地建设,强化产教融合。以院校为主体,加快院校建设进度,以开发区为主体,提升合肥高教基地环境形象,以校企联合为主体,扩展教学内容,以继续招商引资为方式,扩大办学规模。注重择优劣汰,盘活更新院校。一方面推进教育资源的整合升级,培育重点院校,提升办学水平,扩大办学规模。一方面继续引进一批招生运营情况较好的院校入驻,为高教基地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创新高地。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战略,围绕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创新成果向新兴产业集中,创新政策向新兴产业倾斜,创新人才向新兴产业流动,努力打造富有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服务体系。将骨干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

      强化措施 为基地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强力招商引资。围绕园区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链招商,迅速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提高园区综合服务配套水平。充分利用区域历史人文资源、高教基地和企业资源优势,积极推进一批高端文化和旅游项目落户和建设,开启旅游文化和综合开发的新篇章。

      强化企业服务。强化项目建设服务,加大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园区电力和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企业运营服务,增强企业要素资源供给和保障,为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条件。

      创新体制机制。在体制机制上向发达地区学习。借鉴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结合新站区实际,推进负面清单管理。深入研判综合保税区发展形势,创新合肥综保区发展模式,谋划生产保税、服务保税、贸易保税多元化发展方向。深入推进机构与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属地管理,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运行机制。进一步拔高标杆、更新观念、整合资源、提升规模,向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