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成设计智慧驱动发展能力
05.02.2015 13:11
本文来源: 总工会
——中建七局杨瑞华创新工作室创新活动纪实
张书婷 高延松
杨瑞华创新工作室以建装公司设计院为依托,紧贴企业施工生产中的难点问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等创新创效活动, 2014年,共发表国家级论文26篇、获国家专利授权9项、国家级创新科技成果2项、国家级设计奖10项。评定“创新之星”12名,培养技术骨干12名,培养独挡一面的创新人才8名,有效提升了公司设计院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多方联动搭建创新平台
为了打造一流创新工作室,建装公司专门腾出一间会议室作为杨瑞华创新工作室的活动场所,并在局工会支持经费的基础上,公司和设计院分别拿出1万元的创新经费用于开展活动,配备了电脑、展柜、投影、会议桌等办公设备,并将工作制度、主要任务、作计划目标、人员分工等上墙公示。同时还成立了由院长杨瑞华任负责人,效果图所、幕墙所、施工图所所长任成员的创新活动小组,结合实际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细化了职责分工,形成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的工作体系,确保了年度创新成果、论文、专利等各项责任目标的完成。
营造氛围激发创造热情
创新工作室通过公司协同平台、QQ技术交流群、微信、宣传栏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从目标计划、奖励措施、开展活动(设计竞赛、论文撰写、专利申报、评选“创新之星”、专家讲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策划,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参与主动性和积极性。全年评选“创新之星”12名,专项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18名,发放奖金8700元。
为了带动工作室人员的创新激情,院领导带头参加创新活动,负责人杨瑞华发明建筑物(国际酒店)外观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还获得了2013-2014年度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杰出贡献奖。副院长韩田荣获“2013-2014年度国际环艺创新设计作品大赛(华鼎奖)办公空间类一等奖”,填补了设计院在外观专利、“文教体育空间类设计”和“国际环艺办公空间创新设计”领域的空白。
强化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创新工作室坚持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实现学习资源共享。一年来,选送4名设计师到桂林悦榕五星级酒店、苏州金螳螂公司等地考察学习6次,邀请台湾著名专家解坚毅、黄绍扬进行商场、办公类空间设计培训3次,邀请国内幕墙专家进行拉索幕墙专项培训5次、软膜天花专项培训1次、照明知识专项培训2次,参加公司组织的专项BIM知识培训研讨活动3次,累计参培人数200余人次。在BIM专项课题研究中,把BIM技术成功的运用在异型幕墙的建模之中,成功培养BIM培训讲师1名。
创新工作室十分注重员工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并积极组织员工参加优秀设计师评选,参加“远宏”杯设计大赛、国际设计艺术博览会、“照明周刊杯”设计大赛等各种技能创新活动,并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2014年,7人获得河南省“优秀幕墙设计师”荣誉称号,1人获得“照明周刊杯”设计大赛二等奖,3人获得佳作奖,4人获得优胜奖。1人荣获“2013-2014年度全国最具创新设计人物”奖。
创新实践服务施工生产
在装饰吊顶施工过程中,如果将吊顶材料直接钉在窗户玻璃上,不但容易导致玻璃开裂,而且影响美观,从外面透过窗户容易看到吊顶内部结构,增加施工难度,后期维修不便,维护成本加大。针对这一问题,创新工作室成员经过认真思考和调研论证,发明了“一种安装双层窗帘盒结构实用技术”,不仅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节能环保、施工简单,外型美观;研发的“一种燕尾式灯槽实用技术”,解决了灯槽在潮湿环境下变形、松动、开裂或者脱落等问题,提高了灯槽的使用寿命。“一种悬挑式窗帘盒结构技术”,解决了悬挑式窗帘盒尺寸大于规范要求,影响幕墙承重力等问题;“一种吊顶收边结构技术”,通过收边条直接固定在墙体上,解决了铝扣板饰面吊顶与乳胶漆墙面、壁纸墙面、木质挂板墙面及石材墙面的收口处理等问题;高圆圆发明的建筑物外观专利,在原来的建筑设计基础上,利用造型和材料来进行设计,整个建筑采用单元式幕和穿孔铝板结合,打破传统的玻璃幕墙形式,让整个建筑运用波光设计元素,让凝固建筑“动”起来。
创新不仅提升了设计水平,而且增强了企业发展能力。两年来,建装设计院共创设计“中州杯”奖10项、省级最佳空间设计奖6项、国家级优秀设计奖11项,荣获设计协会颁发的各类荣誉证书74项。设计能力也从2013年的1200万元提升到2014年的1650万元,增幅达134%。
本文来源: 总工会
05.02.2015 13:11
省残联举行全省残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
图为省残联举行全省残联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残疾人联合会
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现场会在三门峡召开
图为全省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暨残疾儿童康复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