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内黄如何通过“三平台一基地”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初夏的内黄,麦穗灌浆、瓜果飘香。初夏的内黄,麦穗灌浆、瓜果飘香。
马上乡赵信村扶贫产业基地,温棚里的西红柿、甜瓜,一嘟噜一串串挂满枝头,沁人心脾。
“俺今年这6亩地,春季种的是甜瓜,一亩地能收入3万元,秋季再种一季秋延菜,一年下来收入20万元不成问题。”正在采摘甜瓜的农户吕林敬兴奋地说。
吕林敬正是内黄县通过“三平台一基地”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后受益的众多农户之一。
内黄是一个传统农区县,是中国有名的红枣之乡、花生之乡、尖椒之乡、蔬菜之乡、全国绿色小康县、设施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
经济新常态下,传统农区如何独辟蹊径,努力打开农民增收新空间?
内黄县委书记王建国说,他们的做法是强力打造农业科技博览园技术推广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果蔬城物流销售平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构筑“三平台一基地”完整产业链,助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A、农业科技博览园技术推广平台——打造高科技蔬菜育苗中心
内黄农业科技博览园位于城西一个都市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占地500亩,总投资5亿元,是集农耕文化展示、科普宣传、种苗培育、蔬菜种植、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园。
5月3日,内黄县农业科技博览园正式开园,前去参观学习的群众络绎不绝。
5月15日,笔者走进博览园,门口一座巨型大白菜雕塑赫然入目。“这座雕塑高19米、直径8米,寓意‘百财’,为玻璃钢材质,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白菜造型雕塑。”该园总经理范玉梅自豪地说。
范玉梅介绍,园区建设有11栋现代化智能温室,每栋1万平方米,分设文化景观、蔬菜前沿种植、荷兰模式种植、蔬菜采摘、玫瑰种植、蔬菜育苗、西域风情、南国果园八个厅。其中4栋现代化育苗厅,年育苗量可达6亿株。还有5.5万平方米的高效日光温室及冷藏、保鲜、加工、配送等配套设施。
“我们要将其打造成全国科技含量最高的蔬菜育苗中心、现代科技示范中心和现代农业科技培训中心。”内黄县农业科技博览园董事长张金亭说。
走进一号文化景观厅,大厅里所有的景观雕塑都是由蔬菜点缀而成的。这里可以看到先祖颛顼、帝喾二帝像,按照1比1比例复原的三杨庄汉代庭院2号院遗址,“岳母刺字”雕塑,以中国地图大背景为设计原型,设计的“长城”“吉祥如意”“和谐共生”等雕塑。
“所有这些雕塑表面全都用五谷杂粮及其本身颜色进行粘贴点缀,用蔬菜来诠释内黄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和文化。”范玉梅说。
二号厅是前沿栽培技术大厅,主要展示国内外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三号荷兰模式种植厅内,员工正在自动采摘车上管理西红柿。该园采用荷兰模式种植的西红柿,植株高达8米,亩产达2.6万公斤,员工需要借助自动采摘车在“全自动流水线”上完成修剪、整理、采摘等。
“博览园给农民朋友提供一个科技展示、新技术培训、种苗繁育的平台,其目的就是要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让种菜大户最终拥有自己的高科技示范园区。”张金亭说。目前,该县已在张龙乡、东庄镇等乡镇推广建设新型拱棚1000余亩,带动马上乡、中召乡、田氏镇等乡镇新型拱棚种植近2000亩。
“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农业科技博览园的带动,将全县现有大棚来一次彻底的种植模式革新。”内黄县政府党组成员高红亮自信地说。
B、果蔬城物流销售平台——构建“买全国、卖全国”市场大格局
5月16日凌晨4点钟,位于内黄农业科技博览园对面的果蔬城内,拉菜的大货车、三轮车、农用车川流不息,交易果蔬的果农、菜农、客商熙熙攘攘、人声鼎沸,现场交易场面异常火爆。
“目前已有500多家商户入驻果蔬城,日人流量8000人次,日销售果蔬1000多吨,大都销往郑州、北京、上海、武汉、甘肃等地。”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李红甫介绍。
2014年6月,内黄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投资20亿元、占地1500亩的果蔬城项目。该项目集交易集散、安全检测、市场调剂、科技研发于一体,打造“买全国、卖全国”的大市场格局,形成果蔬成本在全国的洼地效应。
“通过‘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一卡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市场+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实行市场准入、贴标上市、二维码可追溯等措施,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监管,努力打造全国最具规模的果蔬产地市场、全国农产品交易首选之地和信息平台,形成‘小商品看义乌,果蔬品看内黄’的全国果蔬市场品牌效应。”内黄果蔬城董事长任大御说。
目前果蔬城已与甘肃武威保税物流中心、北京新发地、上海蔬菜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果蔬城项目一期工程占地540亩,建筑面积350万平方米,包括5万平方米交易大厅、5万平方米地下气调库、5万平方米净菜分拣精包装区及10万平方米直销门店,已于2016年10月建成并正式开始运营。”李红甫说,二、三期工程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内黄县将以果蔬城为依托,打造果蔬交易平台,打通农户与市场的直接通道,补齐蔬菜产业发展短板,构建农产品大流通格局,通过‘买全国、卖全国’的经营模式,让内黄蔬菜走向全国、通往世界。”内黄县委副书记、县长王辉满怀豪情地说。
C、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5月16日,笔者走进1500平方米的内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大厅内20名工作人员统一白色检测服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我们每周都会在全县范围内对正在上市的蔬菜进行检测,如果发现异常,我们将随时与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联系,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将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查和处理。”正在对新采摘的西红柿进行检测化验的工作人员王小静说。
为提高农产品质量,保障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内黄县投资500万元建设了覆盖生产全过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以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中心为枢纽、18个乡镇为支点,从土壤、环境、农资供应、育苗、施肥、用药等农事操作,到田间检测、产品包装、贮藏、运输、加工、销售,实行全过程管控。
“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对蔬菜生产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监管,通过数据采集、远程诊疗、短信预警、二维码扫描、网站链接、大屏幕指挥等手段,实现‘可视、可谈、可管’,适时掌握生产进度、农资使用、产品销售等情况,为政府决策、企业管理、消费者追溯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实时服务。”内黄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长英介绍,目前,该平台信息库涵盖农业生产主体1122家、农资经营企业132家、收贮企业27家、食品加工企业24家,34家“三品一标”单位已全部纳入追溯平台。
“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二维码扫描等方式,了解农产品生产加工详细过程,农产品可溯源数据链将为百姓餐桌上一道‘安全锁’。”刘长英说。
D、优质高效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规模及工厂化育苗总量居全省第一
内黄县素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现有蔬菜种植总面积60万亩、总产量380万吨、总产值50亿元。设施农业达到18.7万亩、总产量173万吨、总产值31亿元、年育苗4.5亿株,温棚规模及工厂化育苗总量居全省第一。
目前,内黄县初步形成了马上乡早春甜瓜+秋延菜、东庄镇早春西瓜+秋延辣椒、亳城乡早春西红柿+秋延西红柿、井店镇早春黄瓜+秋延蒜苗、梁庄镇温室黄瓜套种苦瓜等七大生产基地,大棚年效益每亩2万元以上,日光温室年效益每亩4万元以上。
内黄县政府党组成员高红亮介绍,今年内黄县将实施蔬菜“扩面增效”工程,计划投资7亿元,规划建设1万亩的新型智能温棚产业基地,目前已建成2000亩。基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六统一”方式,亩均效益可达10万元,是传统温棚的5倍以上。内黄县各乡(办)将集中建设一批效益好、标准高、带动范围广的新型温棚蔬菜基地,形成集聚效应和景观效应,引领蔬菜产业发展。
内黄县马上乡赵信村产业扶贫基地负责人、神农公司董事长白忠伟介绍,该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计划总投资2500万元,规划建设500亩新型钢架温棚,预计每亩年均收入在5万元以上。“一期工程流转土地300亩已经建成44栋新型钢架温棚。今年主要种植西红柿和甜瓜,目前西红柿和甜瓜已经上市,形势非常乐观,二期工程正在建设。”白忠伟说。
“通过‘三平台一基地’建设,内黄农业将从销售、技术推广、质量检测到基地带动农户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内黄原有的农业、利润空间、农民收益、科技含量都将提升一个大的档次,内黄农业也将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内黄县委书记王建国对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