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现象代村实践
前言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兰陵·代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典型意义。
兰陵县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总面积1724平方公里,现有16个乡镇、1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13个社区、600个行政村,130.6万人口。2013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1.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23元。先后被誉为“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山东南菜园”“中国洋菜园”“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无公害蔬菜出口生产示范基地县”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兰陵县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新型社区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典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兰陵现象”,其中代村的成效尤为显著。
代村地处兰陵县城南郊卞庄镇,现自有耕地1.1万亩,住户2716户,10069人。多年来,代村在兰陵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持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标准,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同时,代村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代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途径。代村从实际出发,加强社区建设与园区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让农民就地就近享受到城镇化的设施、服务和保障,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开展“兰陵现象、代村实践”研究,总结代村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的成功经验,对广大农村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代村实践的基本内涵
代村以新社区为载体,以新园区为基础,以新环境为依托,以新风尚为灵魂,以新治理为法宝,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和模式。
(一)新社区。新社区是代村实践的载体。代村的新社区新在:实行旧村改造,形成了住宅楼、老年公寓、文化广场、社区医院、便民服务中心等齐全的新设施;创新服务模式,形成了工商、教育、环保等完善的新服务;实施教育、培训、生活、大病、住房等村民全覆盖的“五补”政策,形成了小有学上、中有业创、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新保障。代村的新社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集约化的建设载体。
(二)新园区。新园区是代村实践的基础。代村的新园区包括:通过土地流转,实施规模经营,利用农业科技,实现集约经营的现代农业园区;以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大酒店、宝华国际大酒店、银湖湾度假村等为载体的休闲旅游园区;以代村商贸城、通力物流、山东天宝鲁萌建安为代表的商贸物流园区。代村的新园区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新环境。新环境是代村实践的依托。代村的新环境包括: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大地园林化、生态风景化、园区公园化,绿化率达到46%,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形成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整治,社区环境美化净化,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整洁的生活环境;创新管理,加强服务,营造风清气正氛围,形成了优越的发展环境。代村的新环境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依托。
(四)新治理。新治理是代村实践的法宝。代村党委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员议事会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强化民主管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党支部对党员和干部提出了做“五种人”的要求,即思想解放的先行人、生产发展的带头人、生活宽裕的引导人、乡风文明的示范人和管理民主的推动人,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2000年以来,该村没发生一起严重刑事案件,无一起上访事件。代村的新治理是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一大法宝。
(五)新风尚。新风尚是代村实践的灵魂。代村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将其纳入整体工作布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创建村里的“文明一条街”为载体,积极开展“讲文明、树新风”等各种活动,通过发掘先进典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热情,逐渐形成了爱国爱家、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代村的新风尚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
代村实践的内涵极其丰富,把代村实践的内涵挖掘出来,有利于对代村实践的研究推介。
二、代村实践的发展历程
(一)“九五”末期:深刻反思“先进村”的没落,力求从危机中崛起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代村是著名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曾一度创造“年上缴国库粮食一百万斤”、“村支书直接被提拔当县委领导”的奇迹。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代村逐渐落伍掉队,人越来越多,地越来越少,生产效率低下,人心涣散,村庄脏乱不堪,村民矛盾丛生,是当地有名的“乱村”。
1999年,新一届代村村支两委班子组建。面对“乱村”严峻的发展形势,代村领导班子苦心思索,殚精竭虑,明晰了“创新管理、强村富民、再度崛起”的工作思路,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推行民主管理、坚持民主决策、强化民主监督、更新村民理念,坚持每天早上6点考勤制度,以“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和豪情,开启了长达14年探索“强村富民之道”的艰辛之旅。
(二)“十五”期间:以土地流转为抓手,着力整治“乱村”,在和谐中发展
1999年下半年,村支两委班子经多方调查研究,科学考量代村作为“城边村”的地理优势,明确了“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思路,整体部署,全面动员,拉开了“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的序幕。
2000年,代村启动全村土地精确丈量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本着自愿、公平、公正、公开、平等、民主等原则,有效调动广大农户积极性,调整地块,每户土地由原来的十几块调整到每户两块。
2004年,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村“两委”根据村里农民不愿种地的现状,制定了相关规定,动员广大农民自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为“土地经营权流转”扫清了障碍。
2005年,代村采取土地入股、年终分红的形式,实现了集体土地集中经营。同年,代村坚持旧村改造与新村建设并举,对村民住房实行腾地拆迁和升级改造。启动2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生态养殖场、高效农业示范片、花卉市场进入规划蓝图,代村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逐步呈现。
(三)“十一五”期间:以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实现“明星村”的崛起
“十一五”期间,代村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共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坚持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绿化先进村”“全省平安创建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先进单位”等称号,从前的“乱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2006年,代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发展集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启动建设建筑公司、车辆交易市场、加油站、建材厂、养殖场、物流配送等多个项目。以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2007年,代村“两委”坚持集体与农民个体同步增收,根据每人特长提供就业岗位,安排全村劳动力的20%从事现代农业生产、规模养殖40%在村集体副业单位就业(人均年收入在万元以上);20%利用住房临街从事经商;20%从事建筑装潢、交通运输及其它行业,呈现出“农、副、商、工多措并举,多路富民”的良好格局。
2008年,代村发挥城郊优势,继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先后引入清水食品、金禾公司等7家企业入驻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步入新里程。
2009年,代村将目光聚集到人居环境优化上。通过抓基础设施完善、抓村庄绿化美化、抓环境整治和平安社区创建,村内道路平坦开阔、户户通上自来水,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全村绿化覆盖率达到46%,养老院、幼儿园欢声笑语,文化广场和健身场所热闹非凡。
2010年,代村升级“幸福指数”工程,开始实行相关升学奖励制度和一系列村民生活保障制度,社会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同年,喜获“全国敬老先进村”殊荣,2万亩山东省兰陵现代农业示范园初具规模。进入“全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点”行列,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
(四)“十二五”期间:以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重点,迈向“幸福村”,向全面建成小康奋进
2011年,代村提出坚持“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商贸、三产并举、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由“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历史性转变。
2012年,代村紧紧围绕兰陵“建设历史文化名县、现代农业大县、旅游产业强县”目标,积极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围绕“天下菜园、美丽兰陵”主题,打造“华夏酒都、天下菜园”品牌。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景区、兰陵荀子文化园旅游区、文峰山地质公园景区等一批旅游景区建设开始起步。
2013年,代村紧跟兰陵县全面提速“休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突出农业与旅游“联姻”,探索美丽乡村的服务管理机制,探索挖掘兰陵文化资源,彰显地方特色。释放“菜博会”的旅游效应,拥有10个功能区的兰陵农业公园成为全省首家国家农业公园,喜获“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园区)”,引领了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标志着兰陵代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迈入新阶段。
当前,代村坚持“一边富口袋、一边富脑袋”,坚持诚信立村,集体经济创名牌、个体经济创招牌、村民对外创品牌,合力打造过硬的代村精神文明“品牌工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政通人和的代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奋勇前进。
三、代村实践的主要做法
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科学指导,以代村等村庄为代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代村根据自己的实际,在协调推进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壮大集体经济和扶持个体经济、发展现代农业与非农产业、改革创新与优良传统继承等方面狠下功夫,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代村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坚持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一是发展绿色产业让生态更加优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让畜禽排泄物转化为沼气和有机肥源,形成农业的生态循环;坚持绿色清洁生产和服务,使生产和服务废弃物无害化,实现了产业发展不仅不损害生态,还使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二是用综合整治的方式保证环境更加优美。代村卫生清洁队对村庄范围内垃圾及时清运,实行无害化处理,通过对环境的综合整治,保持了村庄全天整洁,实现了环境优美。三是优美的生态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在首届“国际蔬菜产业博览会”一个月的会期内,累计接待游客30万人次,取得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优美的生态环境也为代村发展商贸物流、餐饮酒店等服务业提供了生态基础。
(二)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进步并重
代村重视发展经济,坚持“以工补农、以农促工、搞活商贸、三产并举、强村富民”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经济发展,并把发展社会事业和发展经济放在同等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忽视农村社会事业,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坚持经济发展,为农村社会事业进步提供资金支持。村集体每年拿出500万元用于农村社会事业,对村民统一实施大病救助、统一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统一提供住房补贴、统一安排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等,为村民就医、就学、就业、住房、养老等提供了有力保障。村集体设立劳动技能培训专项资金,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鼓励农民参加劳动技能培训,力争每人掌握两项以上劳动技能。另一方面,坚持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农村社会事业的进步,使村民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村民更加支持村里的经济发展,为代村土地集约经营,创办建筑安装公司、车辆交易市场、加油站、建材市场、养殖场、代村商贸物流城、农业科技示范园等一批项目创造了良好环境,形成了农村社会事业和经济发展互促互进的良好局面。
(三)坚持壮大集体经济和扶持个体经济并重
纵观代村十多年的发展史,是一个发展集体经济、扶持个体经济、引导农民创业、带领农民致富的过程。代村始终坚持集体与农民个体同步增收,积极为群众致富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一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方面下功夫。代村统筹规划集体资源要素,大力发展集体经济,避免了村集体空壳化,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农村产业,提高村干部威望奠定基础。二是坚持发展个体经济,在富裕农民方面下功夫。让脱离了土地的农民,依托城郊区位优势,成为离土不离乡的“创业农民”,在建筑装饰业、休闲农业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领域,呈现了人人都是创业主体的态势。三是坚持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互促互进,在同步推进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方面下功夫。代村坚持诚信立村,集体经济创名牌、个体经济创招牌、村民对外创品牌,合力打造过硬的代村经济“品牌工程”,形成了集体经济引导个体经济发展,为个体经济创造条件和环境,个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推动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格局。
(四)坚持发展现代农业与非农产业并重
代村重视发展非农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和富裕个体经济,也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非农产业的同时不忽视现代农业的发展。代村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在不离土、不离农、不离产、不离乡的情况下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设施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非农产业是代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物质基础。代村依托历史文化、地缘区位、人力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商贸物流、休闲观光、餐饮业等为重心,以重大产业项目为支撑,以产业推进体系建设为载体,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改造传统经营生产方式,推动非农产业发展。
(五)坚持改革创新与优良传统继承并重
“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精神,是代村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代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同时,注重改革创新。一是坚持机制创新,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代村每年举办“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奖励活动,通过评选和表彰这些先进典型,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建设的热情,使大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二是坚持管理创新,建立民主管理机制。组织引导村民最大限度地参与村务管理,在处理邻里纠纷和不道德现象时,通过录音广播的形式,让全村群众参与评议,使大家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在制定村规民约和各项村级规定时,让群众反复讨论,形成共识,然后监督执行。三是坚持决策创新,健全决策监督机制。实行集体账目、企业管理、宅基地划分、土地承包、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等村务十公开制度。凡村里重大问题和公共事务的决策,都让群众参与讨论,把村里的各项工作和重大决策以及公共事务的管理完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在兰陵县委、县政府领导和指导下,代村在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我国很多农业县都有参考借鉴意义。
四、代村实践的主要成效
在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代村立足实际,自觉跟进城市化进程,积极融入城市化分工,走出了一条从“乱村”走向“明星村”,从“明星村”迈向“幸福村”的特色发展道路。“绿树掩映小洋楼,空气清新人长寿,使用沼气新能源,文明卫生又方便,条条大路通家园,乡村胜似城里面”,这是在代村村民中广泛流传的顺口溜,也是代村经济社会大发展、大变化的真实写照。
(一)农村更美丽
一是旧村改造设施美。以实施旧村改造工程为抓手,整体推进村庄规划、旧村改造升级和住房建设。近年来,硬化村内道路10万平方米,建成沿街楼1.8万平方米,修建下水道1.5万米、排灌水渠2000米,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建设了文化广场和健身场所,正在建设社区医院和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服务功能和保障功能进一步完善。二是村容整洁环境美。以建设生态、和谐家园为目标,以生态文明村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全村划分为若干个卫生责任区,设立83个垃圾箱,成立了由30人组成的卫生保洁队,定期打扫卫生,每天清运垃圾,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按照平安村庄、平安社区、平安家庭的要求,推行户户参与、持牌站岗和村干部轮流带班巡逻制度,建立健全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五位一体”组织,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维护社区和谐稳定。三是统规统建社区美。对农村社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社区内的供电、排水、宽带、有线电视、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新型连锁农家超市、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医疗机构、银行等生活设施。截至2013年底,代村拆迁旧房1200余户,社区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代村新社区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二)农业更现代
一是提高了农业设施化水平。加快对农业的标准化改造,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质量安全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设施化改造,逐步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降低自然风险;加快对农业的规模化改造,逐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小、散、弱的格局,让农业成为最高效的产业。目前,已建成智能化温室、农展中心、育苗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生产基地、百姓菜园、百佳花园。二是拓展了农业多功能。通过规划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实现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和管理。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农业生产,开发休闲娱乐景观,形成了令人大饱眼福和口福的新优品种“果蔬观光采摘园”,可供人们体验农事活动和品尝新鲜蔬果的“百姓菜园”,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卉苗木盆景观赏园”,17条特色各异的绿化景观长廊,让人感受生态美食文化的“新天地生态酒店”等。通过园区化发展休闲农业,代村正逐步成为城市居民向往的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三是提升了现代服务业。依托全国首家国家农业公园——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整体打造现代农业示范推广、科技培训、产业孵化、资源信息共享、农产品加工出口和生态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现代服务园区。以园区集聚发展的形式做好做大服务产业,为周边地区快速增长的相关产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2010年,代村物流商贸城建成投入使用,代村商贸物流城占地300亩,设置摊位达1600个,年交易额4.8亿元,租金收入达2000万元。物资分流至全县所有乡镇,连接到上海、徐州、枣庄、临沂、日照、连云港等地。
(三)农民更富裕
一是人人就业创业。代村依托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建筑装饰业、汽车销售业和休闲农业,使大多数农民逐步脱离土地,成为离土不离乡的产业工人。村集体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劳动技能培训工程,使每个农民掌握两项以上劳动技能;积极培养职业农民,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创办家庭农场;积极创造条件,让就业的居民人人争当创业主体。目前,代村已实现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人人就业的目标。二是人人过上现代生活。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代村农民的生活方式向市民生活方式转变,村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交际方式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代村村民虽然住在农村,但与城里人一样。2013年,代村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三是人人享受“五补”社保。代村实施“五补”全覆盖政策,即:居民全部参加医疗保险,并且实行大病救助,大病治疗救助费用比例达70%,解决群众的看病难问题;实行在校学生教育补助,考入重点大学的学生给予1万~5万元的奖励,就读高中、职业教育、大专、大学的学生每年补助2000元,解决村民子女上学难问题;按时发放生活补贴,每人每年发放700元,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优待补助,解决村民养老问题;实施劳动技能培训补助,解决青壮年农民择业、就业问题;实施住房补助,居民购买安居楼的,给予50%的住房补贴,解决住房难问题。
(四)乡风更文明
一是以核心价值理念促进乡风文明化。代村人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为主要内涵的代村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村民坚守勤劳节俭、明理诚信、尊老爱幼、施善济困、崇尚科学、奉献社会。二是以文化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化。把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依靠文化的力量传导代村人的价值取向。10年来,累计投入数千万元,先后建立省级规范化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院、老年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等,成立了老年秧歌队、青年舞狮队、村民剧团、村民书画社,创办了《新代村》,使村民文化生活多样化、文体活动常态化。三是以道德建设促进乡风文明化。代村是全国敬老先进村,村里投资建设了“一室一厨一卫”面积达70平方米的老年公寓,安置60岁以上及部分55周岁以上有特殊情况的老人。每年举办“十星级文明户”“遵纪守法光荣户”“美在农家”“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和奖励活动,评选条件从前几年的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方面,拓展到提高家庭成员素质、实现科技致富、发展集体经济等全局性工作。通过独具特色的评选,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建设的热情。
(五)治理更民主
一是决策民主化。凡是村里的重大问题和公共事务决策,都请村民参加讨论。建立了由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160人议事队伍,在土地调整、宅基地划分、道路建设、园区建设等涉及全村群众利益的大事上,坚持反复召开村民座谈会、干群问答会,广泛征求意见,征得群众的同意和支持。二是管理民主化。组织引导村民最大限度地参与村务管理。在处理邻里纠纷和不道德现象时,让全村群众参与评议,使村民在参与中得到教育和提高;在制定村规民约和各项村级规定时,让村民参与讨论,形成共识后监督执行。三是监督民主化。实行村“两委”干部直选和民主评议制度,组织引导党员群众对照标准,好中选优,推选出群众信得过的“当家人”。目前,该村党支部、村委会组织健全,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村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基本确立,形成一套干部与群众双向制约的管理监督机制。
代村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轨迹,既是代村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兰陵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这几个方面发展的集中体现与典型代表。
五、代村实践的重要启示
代村在促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的典型做法和显著成效,对我国其他地区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一)选好带头人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在人民公社时期,代村曾创下上缴粮食百万斤的纪录,是远近闻名的先进村。但到上世纪末,代村沦为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全村背着380万元的外债,村民对村干部意见很大,经常上访;村里治安很差,偷抢占事件经常发生。1999年,村委换届选举,王传喜当选为村委会主任。14年来,王传喜以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为重点,将有开拓精神的农村优秀人才吸纳到村干部队伍中来,努力建设精干型村干部队伍,通过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促和谐,带领代村领导班子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开创了代村一个又一个奇迹。2013年,代村固定资产(不包括土地)总值达7.6亿元。这份成绩的背后,是14年来,无论刮风下雨,王传喜每天早上6点前都会赶到村委会办公室准备商量和布置工作;是14年来,他一定要把当天的工作忙完,很少在晚上11点前进家门;是14年来,他使用过的工作笔记本多达130多本。代村10多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证明,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是选好带头人,要把那些年富力强、有丰富经历、愿意为群众服务、办事公道、为人正派、能较好地执行上级党委、政府意图的好干部选出来,使他们扎根基层,带出村“两委”好班子,形成好队伍,打造好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致富一方百姓。
(二)培植绿色产业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通过10多年的发展,代村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绿色产业发展体系。在产业结构上,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三次产业互补互促,一产促进二三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反哺一产;在产业布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发展第二产业,形成商贸物流业富村、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兴村、建筑业强村的绿色产业体系,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持久动力。代村实践证明,在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生态建设、培植绿色产业、推动绿色发展,农业发展好了,不仅可以直接解决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为农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的绿色家园、发展高效的生态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发展动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强保证
回顾代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代村的新发展起步于土地流转。通过村集体集约化经营土地,实现土地规模效应,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而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公共服务和基础公共服务,打造知名品牌,实现整体规划、整体部署、集体经营、品牌发展。代村集体经济与代村发展实现了互补互促互进。代村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作为新农村建设最重要、最直接、最现实的投资主体,只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能为农村自身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才能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才能使村“两委”的管理和决策更加有效。
(四)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代村干部牢固树立了以群众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发展必须依靠群众。在代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俺村的干部能和村民坐在一条板凳上。”这句话体现了代村干部与群众深厚的感情,说明代村干部能以村民利益为重,以村民期盼为念,进院入户,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及时感知村民衣食冷暖,保持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代村的实践证明,在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认清政府引导与群众主体两者的作用,注重发挥群众在各项建设中的积极性,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实现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干”为“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的重要转变,激发群众自己动手改变贫困面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坚持改革创新是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代村1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史就是一部改革、发展与创新的历史。代村10多年来每一步重大的发展步伐,都走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代村“两委”是一个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他们深知,仅靠代村本土区域,已没多大发展空间,必须走出代村看代村,着眼兰陵、临沂、山东,甚至全国,来谋划代村的产业发展。所以,代村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和文件,都要及时传达,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代村实践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必须通过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发展,才能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激发活力,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六、对策建议
兰陵县正处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陵县特别是代村应在已有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继续高举改革创新的旗帜,继续发扬真抓实干的精神,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进一步开发特色资源
特色资源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兰陵县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良,孕育了丰富的特色资源。要加大区域范围内相对优势的蔬菜、石膏、铁矿、物流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的方针,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另一方面,要尽量利用特色资源开发项目,以突显自身的优势,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并在突出资源特色、发掘资源潜在价值的前提下,坚持名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层次;立足长远,全面规划开发步骤;增加投入,持续提高产品吸引力;推行绿色消费,强化消费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二)进一步培育特色产业
特色产业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要站在更高层面,进一步整合资源,发挥集聚优势,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提升特色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开发整体水平,进一步做大做强蔬菜食品、矿产建材、机械制造、轻工制品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要遵循特色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紧紧围绕发展和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专业化、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的格局,以需求为导向,突出区域资源、环境和文化特色,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特色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
(三)进一步挖掘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灵魂。在充分考虑地理区位、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环境承载等因素的基础上,把发展与挖掘、保护与开发特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一是充分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加大对荀子文化、萧氏文化、曾氏文化和重要古建筑、纪念建筑、历史遗迹等资源的开发利用。二是全面保护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很多特色文化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资源,在挖掘的同时要强化资源的保护,在保护中挖掘,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模式。三是重视特色文化的开发。遵循朴素、自然、协调原则,在保护的前提下,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实施一批文化特色突出、比较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项目,深度开发特色文化资源,形成文化产品,做成文化产业。
(四)进一步打造特色品牌
特色品牌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要求。要以区域特色公共品牌建设为抓手,带动行业特色共用品牌的建设,促进企业产品特色品牌的培育,形成兰陵的品牌体系。一是发挥中国蔬菜之乡、全国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的品牌效应,依托首家农业公园的建设,做大做强“华夏酒都、天下菜园”的公共品牌,并通过加大宣传推介的力度,使区域公共品牌真正闻名遐迩。二是依托“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等一批优势的特色产业资源,打造行业共用品牌,统领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和品牌化经营。三是依托当地的特色产品,打造产品品牌,扩大神山大蒜、庄坞牛蒡、长城红辣椒、大仲村黄金丰水梨、曹湾西红柿、兴明冬瓜、沂沟粉条等产品品牌的知名度。要发挥公共品牌、行业共用品牌的优势,以产品为主体,制定和实施特色品牌培育规划,以企业经营人员及从业人员高尚的品格保障企业特色产品优良的品质,用特色农产品优良的品质打动消费者,树立良好品牌形象。通过品牌建设,形成公共品牌、行业共用品牌、企业特色品牌互促共进的格局。
(五)进一步打造特色平台
特色平台是兰陵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需求。一是打造特色农产品产业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整合兰陵的特色农业资源,搭建一个从种植养殖到加工、物流到贸易、研发、销售的特色平台。二是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平台。以兰陵特色文化资源为基础优势,以市场化为杠杆,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推动兰陵文化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构建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要素结构优化的特色文化产业平台。三是打造特色媒体宣传平台。按照“声势做大、氛围做浓、工作做细、内容做精”的要求,搭建兰陵的特色宣传平台,实现兰陵有形产品和无形资产的宣传推介。
结语
“兰陵现象、代村实践”是协调推进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典范,推介、借鉴其经验、做法,必将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美丽乡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广大农村地区要勇于突破传统发展道路的局限,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促进“四化同步”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