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品剂型不是成人“减量版” 仅1/3儿童药品考虑特殊性

25.07.2014  11:08

  原标题:儿童药品2/3未考虑儿童特殊性良药“苦”口孩子能否说“不”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社部等五部委下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是要鼓励相关企业或是医疗机构联合起来解决儿童用药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儿童药品存在哪些问题?儿科医生们又有哪些意见建议?昨天,我们也请杭城几位专家进行了分析。

  仅1/3儿童药品考虑特殊性

  下午4点,市一医院儿科医生郎亚琴诊室,进出的小患者与家属仍络绎不绝。

  “大多数孩子问题都不大,就是被空调吹感冒了,配点药吃吃就好。”郎医生说,倒是小朋友们的吃药问题,给她的工作带来一点小麻烦。

  “有句话叫‘良药苦口’,可你没办法去跟小朋友讲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碰到苦的药,就是吃不下去,即使强行灌下去,也会马上吐出来。”郎医生说。

  前两天,郎医生接诊了一个半岁多的宝宝,因细菌感染需服用抗生素。可前一天看完门诊,第二天妈妈又抱着孩子来了,原因是这药太苦,孩子吃了就吐,连喝进去的奶都全部吐光,他们觉得还是直接输液算了。

  “虽然现在临床上已经有些儿童药品有香甜的水果味,加了点漂亮的颜色,但这种考虑儿童特殊性的药品,仅占现有儿童药品的1/3。”郎亚琴说。

  周国岭是杭州市七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临床中他接诊的多动症患儿,往往需要使用一些中枢神经类药物,来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

  “前段时间有个妈妈来门诊配药,说是她5岁半的儿子有注意力缺陷,已经在当地医院配了款兴奋剂类药,吃了快半年时间。但她说的那个药,是6周岁以下儿童禁用的,怎么能随便给配呢?”周主任说,现在类似的兴奋剂类药品,管理上存在较大缺陷,不管是儿科医生、内科医生,还是精神科医生,有很多科室的医生有处方权,导致不规范用药。

  儿童剂型不是成人“减量版”

  据儿科医生介绍,目前,我国儿童药品普遍存在品种少、规格少、剂型少等问题。在目前3000多种药物中,儿童药物大致有60种,九成以上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多数是成人药的“减量版”。而在临床药物研究方面,药品说明书及有关文献也缺乏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的信息。

  在周国岭看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成人有所不同,在缺乏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地按成人的量减半或是1/4等方法用药,尤其是兴奋剂类药品,很可能对孩子的身体带来一定影响。

  据2013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14岁以下儿童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占10.6%。同时也有监测发现,中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新生儿更是高达4倍,每年死于不良用药的人中三分之一是儿童。

  “这次《意见》,就是建议部分临床急需的儿童适宜品种、剂型、规格,建立申报审评专门通道,建立鼓励研发的儿童药品目录,引导和鼓励企业优先研发生产。鼓励研发适合儿童服用的药物剂型、剂量,及时将儿童适宜剂型、规格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等措施,都能很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儿童用药的各种问题。”专家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