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改抛储 棉价应声落 河南棉纺转型升级应变

13.08.2014  22:01

      今年4月,我国在取消棉花临储后改为对棉农直补,并对棉花进行抛储,触动棉价迅速下滑,逐渐与国际棉价接轨。

  从统购统收到国家收储,棉花在进入市场化后“下海”,我省传统优势棉花产业如何应对市场新变化,紧抓新旧政策交替的重大机遇脱胎换骨,实现“涅槃”?8月11日,记者从农发行河南省分行组织有关部门及40家棉花、纺织企业召开的棉纺行业分析会上了解到,这场行业洗牌中,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棉价国际接轨

  资料显示,3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使我国控制了约一半的世界棉花储备总量,成为影响世界棉花市场的价格杠杆。

  分析会透露,国家取消棉花临储并于4月1日开始实施17250元/吨的棉花抛储价格后,棉花市场价格随即以抛储价格为基准加速下滑。目前,三级棉现货价格已跌至17000元/吨左右。受其影响,国际棉花价格也随之下跌,如美国棉花在国内市场售价16500元/吨,与国内棉价基本持平。

  农发行河南省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8月31日,国家棉花抛储工作将结束,受期货市场影响,新棉市场价格可能继续下滑至15000元/吨左右甚至更低,这对棉纺行业降低成本、增强纺织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纺织品出口是一大利好。

   订单经营取胜

  “由于国内棉花质量不高、价格偏贵,我们从2011年就开始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引进棉花原料。”舞钢市银河纺织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泉涛表示。

  事实上,棉花临储使得收上来的棉花质量参差不齐,许多企业近年来都面临着与银河纺织同样的问题,影响了棉纺企业的扩大生产。

  临储政策的免除,让棉花“凭本事”在市场上竞争,无疑会激励棉质提高。与会专家表示,国储库存的消化是实现棉花产业市场化的第一步,在市场化条件下,我省的棉花生产者要充分考虑纺织企业对棉花质量的要求,提升以质量求效益的意识。

  目前棉花价格还处在下滑通道中,面对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与会企业一致认为,在今后发展中,棉花加工企业要根据市场和特定客户需求,生产适纺适销的棉花;棉花购销企业和纺织企业要压缩或控制棉花库存,防控跌价损失。

  “最重要的是,整个棉花产业链都应精诚合作,实行订单经营,以销定购,以销定产,共担风险。”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

   转型大势所趋

  经过数年行业调整,纺织企业分化严重,面临“洗牌”。那么,国家棉花政策的重大变化能否带来棉纺行业发展的春天?

  专家表示,抛储虽降低了纺织企业的原料成本,但下游企业对纺织品的采购也是据此定价,而且由于我国进口减弱,外棉价格走软仍将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因此,棉花行业要赢得未来,从根本上调整结构、进行产业升级将成大势所趋。

  省棉纺行业银企协作发展促进会有关负责人说,社会对纺织产品的刚性需求不会变,棉纺行业首先应提振信心,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注意发挥自身优势,比如,可以通过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扩大盈利点;选择专长领域,追求产品高附加值和无可替代性等。

  据介绍,目前我省有60%~70%的棉纺企业通过创新技术改革、加强内部管理、多元经营等方法成功实现了转型,带动全省纺纱规模从2004年的不足200万锭发展到目前的1400万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