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区内停车每天最高收费22元 暂时不会上涨

23.07.2014  18:17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深圳停车费或创全国最高,一天可达300元。北京、上海、广州的停车费用有的已经调高,有的正处上调之中。

有不少市民担忧,郑州的停车费用会不会也跟着上涨。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为你打探到,郑州市政府刚刚下发通知: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原收费标准延续执行。这也就是说,郑州依旧按照2011年12月26日执行的差别化收费标准来收取停车费。


目前,郑州仍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按照该标准,郑州市区内停车,每天最高收费22元。

消息

深圳停车费

一天可能涨到300元

7月18日,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建议上调深圳的停车费,并提出两个方案。按照方案一,一类区全天停车最高222元;而按照方案二的收费标准,在一类区停车,车主停放一天最高需交300元。

河南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上海的停车收费标准为路外停车场每小时10元,全天不封顶,最高240元;北京的一类区路外露天停车场8元/小时、非露天停车场6元/小时,全天最高134元;广州正在调整收费标准,一类区每小时16元,24小时最高限价128元。

据报道,杭州也将调整优化现有停车收费政策,具体收费标准将综合考虑改善交通作用和市民承受能力,同时通过价格导向吸引社会资本建停车场以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核实

郑州仍按原收费标准执行

昨天,河南商报记者采访获悉,郑州市政府刚刚下发通知,停车收费标准的最新政策为:在新的政策出台之前,此收费标准延续执行。

郑州市停车差别化收费,是从2011年12月26日开始的。当时将郑州市区的停车收费划为三类区域。

一类区域为:花园路、紫荆山路以西;陇海路以北;大学路、南阳路以东;金水路段(医学院立交桥至大石桥立交桥)东南、黄河路以南(以上均含道路两侧停车场)。

该区域路内停车收费为白天(7:00至21:00)第一小时4元,以后每小时收取1元;地上公共停车场白天第一小时3元,以后每小时收取1元;地下公共停车场白天第一小时2元,以后每小时收取1元;夜间停车收费5元。

二类区域为:一类区域以外,未来路以西、航海路以北、桐柏路以东、农业路以南。该区域地上公共停车场白天道路两侧4元一次,夜间5元一次、其他公共停车场3元一次,夜间5元一次;地下公共停车场白天、夜间停车均为3元一次。

三类区域则是二类区域以外的城区。地上公共停车场白天2元一次,夜间4元一次;地下公共停车场白天2元一次,夜间3元一次;路内停车,夜间免费停放。

解释

市区停车一天最高22元

出台新的停车收费政策,政府会慎重考虑,起码要经过专家、市民论证。到目前为止,尚未听说郑州要上调停车费收取标准。”郑州市政府一位知情人士昨天透露说。

近几年来,有关部门曾多次提出修改停车差别化的建议,但一直未得到市政府的明确答复。

按照继续执行的原收费标准,河南商报记者为停车者算账:在郑州市区一类区域停车,早上7点到晚上9点的14个小时停车收费,应为第一小时4元、加以后每小时1元的13元,再加上夜间停车收费5元,24小时停车收费共计22元。

这个标准除远远低于深圳、北京、上海和广州外,与周边的武汉、西安、石家庄和合肥等城市相比也不高。

探讨

郑州差别化收费

是否起到杠杆作用

已执行两年多的郑州差别化停车收费,是否已起到杠杆作用,减少乱停车现象,缓解交通拥堵?

从昨天受访市民中看,很少人持认同观点。

差别化收费的第一年,效果还不错,毕竟停车费涨了。但随着车辆的飞速增长、停车需求的增多和人们交通意识的淡薄,这种作用越来越不明显。”一位交通协管员说。

郑州差别化收费的主旨是“地面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目的是让大家将车停在地下停车场或路外停车场,从而缓解道路拥堵。

然而,郑州市地下停车场大多为个人开发或承包,物价部门对此定价的标准为“按市场调节价”。于是,地下停车场为早点收回成本,执行的停车收费标准有的同地面停车收费标准一样,有的略高于路面停车收费标准。

河南商报记者实地采访中发现,郑东新区CBD地下停车场的收费标准,几乎和地面停车收费标准一致。而纬四路上的一处地下停车场,每次收费5元,比地面高1元。这种“按市场调节的收费标准”带来的直接后果是,路两边停满了车,而地下停车场里,经常一半车位是空的。

建议

三类区域的范围该不该调整?

两年前郑州划分了三类收费区域。如今郑州已扩展到四环以外,这种区域划分该不该调整?

河南商报记者在昨天采访中,亦听到这样的声音。有人建议调整郑州停车收费的三类区域,将BRT沿线以内定为一类区域,BRT沿线以外到三环以内为二类区域,三环以外则为三类区域。

停车收费价格也可在大家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稍作调整。”在郑东新区一大型企业任职主管的张先生认为,虽然收费提高了,但能与国内大城市接轨,能对郑州交通起到调节作用,能缓解交通拥堵。